- 注释
- 相唐:形容唐朝的盛世。
德丛:美德聚集。
复兴隆:再次兴盛繁荣。
仁义:仁爱与正义。
条陈:详细陈述。
百奏:各种奏章。
中:其中。
正欲:正当想要。
谏君:向君主进谏。
今别驾:现在担任副职官员。
延龄:延长寿命,引申为官职长久。
孤忠:孤独的忠诚,指独自坚持的忠诚。
- 翻译
- 唐朝盛世再次繁荣昌盛,
仁爱正义的主张在各种奏章中被详述阐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宣公祠(其一)》。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忧虑和个人忠诚的情怀。
“相唐德丛复兴隆”一句,通过对古代贤相唐甄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境界的向往。唐甄是西汉初年的名臣,以忠直著称,他辅佐汉高祖刘邦时期的功绩,被后世广泛传颂。这里的“德丛”指的是美好的品德和政绩,而“复兴隆”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美好能够再次出现的心愿。
接着,“仁义条陈百奏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政治理念。“仁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里的“条陈”则意味着详细地提出建议,而“百奏中”则描绘出一个场景:无数的表达忠心的文书堆积如山。
第三句“正欲谏君今别驾”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冲突。“正欲谏君”表明诗人有着迫切的愿望要向君主进言,而“今别驾”则预示了一种即将发生的离别,这里的“驾”指的是帝王的车马,象征着君主。
最后一句,“延龄更不念孤忠”,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忠诚之情难以为世所知的悲哀。“延龄”通常指长寿,但在这里可能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机遇的错失。全句中的“更不念”表示一种深沉的无奈,而“孤忠”则是诗人对自己忠诚之心的自我评价,感到自己的忠诚如同孤魂野鬼,无人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中的无力感所产生的深刻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方丰之秀才归福唐
我居江东,惟信之州。子来自南,而与我游。
问其所友,一时之秀。其兄韫德,亦既有就。
子学既立,子志甚远。何以终之,止在不倦。
贫贱勿厌,自然无闷。富贵勿羡,害德之本。
彼古之人,能圣与仁。我胡不能,叹其绝尘。
今子归矣,岁亦有秋。何以告子,惟圣之求。
水流有源,木生有根。惟源与根,入德之门。
求圣根源,惟正之守。正之不守,弃师背友。
丝毫之伪,勿萌于心。无有内外,亦无浅深。
由此则圣,舍此则病。是以君子,所守先正。
于以赠别,亦以自警。为别后思,且以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