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传道(chuán dào)的意思:传播道理或教义。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道长(dào cháng)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言行正直的人。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飞诏(fēi zhào)的意思:指官员奉旨迅速行动,快速处理事务。
禁钟(jìn zhōng)的意思:指禁止敲打钟鼓,比喻对某种行为或活动进行限制或禁止。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趋朝(qū cháo)的意思:指人们追逐权势、趋附权贵,以获取好处或提升地位。
如旧(rú jiù)的意思:像从前一样,没有改变。
三都(sān dōu)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备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史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历史上有才能有功绩的臣子。
束发(shù fà)的意思:将头发束起来,不散乱。
四壁(sì bì)的意思:指四面墙壁,形容环境狭小或局限。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筑室(zhù shì)的意思:建造房屋或建筑物
三都赋(sān dōu fù)的意思:指文采华美的赋文,赞美之词。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部檄以修史趣上》。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年轻时在朝廷服务,到后来退隐东山,再到被召回继续为国效力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沉情感。
首联“当年束发侍承明,一卧东山岁月更。”开篇即展现了诗人从少年时期便投身于国家政务,而后选择退隐东山,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通过“束发”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志向与决心。
颔联“筑室还临芳草路,趋朝犹记禁钟声。”进一步描述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他虽远离了朝堂,但心中仍时刻挂念着国家大事,每当听到禁宫中的钟声,便会想起自己曾经的职责与使命。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也流露出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颈联“愁边四壁家如旧,病里三都赋未成。”则转而描写诗人晚年的生活境况。尽管家中依旧保持着往日的模样,但诗人却因年老体衰,未能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作——“三都赋”。这里的“三都赋”通常指汉代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此处借指诗人未完成的宏篇巨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遗憾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传道长安飞诏下,兰台已注史臣名。”则是对诗人最终被召回朝廷参与修史的叙述。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飞诏象征着皇帝的旨意。兰台则是古代官署名,负责编纂史书。这一联不仅点明了诗人的最终归宿,也暗示了他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献贡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青涩入仕到退隐再被重用的人生轨迹,以及其对国家、历史的深厚情感。诗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绣岭宫词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海上太守新创东亭
使君心智杳难同,选胜开亭景莫穷。
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
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