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韩都宪诗·其一》
《和韩都宪诗·其一》全文
明 / 倪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身婴缧械出君门,远谪穷边泪暗吞。

触祸应当薄命,含污何以沈冤

未言息壤投杼,欲诉旻天惜戴盆

感荷力全垂死际,拊心恒愧莫酬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薄命(bó mìng)的意思:命运不好,生活困顿

拊心(fǔ xīn)的意思:拊心指心中忧愁或痛苦,压抑得难以表达。

酬恩(chóu ēn)的意思:回报恩情,报答恩德

触祸(chù huò)的意思:主动招惹祸患,自找麻烦。

出君(chū jū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物体离开原来的位置或状态,出现在另外一个位置或状态。

戴盆(dài pén)的意思:形容某人因受到责罚或失败而承担责任或受苦。

感荷(gǎn hè)的意思:感受荷花的美丽和芬芳,形容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欣赏。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君门(jūn mén)的意思:君门指的是君主的门下,也可以泛指官员、贵族等的门下。

穷边(qióng biān)的意思:指贫穷困苦的地方。

沈冤(shěn yuān)的意思:指冤屈被压制,无法申冤。

投杼(tóu zhù)的意思:指投掷短兵器,用作攻击。

息壤(xī rǎng)的意思:指停息从事农耕活动,使土地得到休养生息。

应当(yīng dāng)的意思:应当指应该、应该做的事情。

远谪(yuǎn zhé)的意思:被远远地调离原来的地方,被贬谪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倪谦的《和韩都宪诗(其一)》表达了诗人在遭受贬谪的困境中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首句“身婴缧械出君门”,描绘了诗人被束缚如同囚犯般离开京城的场景,透露出深深的屈辱感。接着,“远谪穷边泪暗吞”进一步强调了流放偏远地区的孤独与悲凉,泪水无声地吞咽,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楚。

“触祸只当作薄命,含污何以雪沉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无辜受罚的愤慨,认为自己的遭遇是无妄之灾,希望能洗刷掉蒙受的冤屈。然而,“未言息壤宜投杼,欲诉旻天惜戴盆”运用比喻,表达出申诉无门的绝望,暗示即使想倾诉也如戴盆难见天日,处境艰难。

最后,“感荷力全垂死际,拊心恒愧莫酬恩”表达了对那些在自己生死存亡之际给予帮助的人的感激,以及无法回报恩情的深深愧疚。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公正的渴望。

作者介绍
倪谦

倪谦
朝代:明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强,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次韵孙小隐九日

壮老相催已久知,逢秋正自不须悲。

向来蚁国一场梦,此去牛山几首诗。

且共黄花嬉晋晚,懒携白发过燕垂。

江南风景何堪说,却爱新来眼著篱。

(0)

寒食

人道芳辰载酒行,予心翻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归来后,犹有原头杜宇声。

(0)

宰馀杭游洞霄

野服萧萧款翠微,虚亭高敞射晴晖。

仙归洞府云烟冷,春入名山笋蕨肥。

缓引壶觞聊自适,暂捐朱墨便忘归。

会须结屋山中住,始悟人閒万事非。

(0)

贺新郎·其一四明送上官尉归吴

满酌蓬莱酒。最苦是、中年作恶,送人时候。

一夜朔风吹石裂,惊得梅花也瘦,更衣袂、严霜寒透。

卷起潮头无丈尺,甚扁舟、拍上三江口。

明月冷,载归否。分携欲折无垂柳。

但层楼徙倚,两眉空皱。

海阔天高无处问,万事不堪回首。

况目断、孤鸿去后。

玉样松鲈今正美,想子真、微笑还招手。

且为我,饮三斗。

(0)

麦秋劭农随侍郡侯杖屦获遂澹岩一游浪吟古句聊志岁月

玲珑岩窍高倚空,雾霭山巅气郁葱。

征途倍喜憩美荫,石室况乃来清风。

屈曲两门最虚敞,不斤不斧谁施工。

眼高城郭喧嚣外,诗在烟云缥缈中。

我来情思良不恶,尽洗朱墨尘埃胸。

惜哉距城稍辽邈,归鞭未著心冲冲。

天开地辟此岩峒,山谷品题名始穹。

安能广作万间屋,震凌风雨皆帡幪。

(0)

锦缠头/浣溪沙·其七

旧说山阴禊事休。漫书茧纸叙清游。

吴门千载更风流。

绕郭烟花连茂苑,满船丝竹载凉州。

一标争胜锦缠头。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