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听鹡鸰语,双双奈尔何。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寄书(jì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
经年(jīng niá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时间
客思(kè sī)的意思:思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双双(shuāng shuāng)的意思:成对地,两个一起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烟萝(yān luó)的意思:烟雾弥漫的样子
雨意(yǔ yì)的意思:雨天的意境或情感。
- 鉴赏
这首《秋日怀诸弟》是明代诗人李时行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
首联“经年沧海别,客思怯风波”,开篇即描绘了诗人与兄弟分别多年,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沧海一词,既指实际的海洋,也暗喻人生的广阔与无常,而“怯风波”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波折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颔联“岭外寄书少,梦中相见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在现实生活中,因距离遥远,兄弟间的书信往来变得稀少,而在梦中,却常常与兄弟相聚,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更加强化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
颈联“秋声落寒竹,雨意澹烟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秋风吹过,竹叶萧瑟,雨意蒙蒙,烟雾缭绕,这些意象不仅渲染了季节的特征,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远方兄弟的深深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忍听鹡鸰语,双双奈尔何”,以鹡鸰鸟的叫声作为结尾,鹡鸰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兄弟情深,其叫声寓意着兄弟间的相互扶持与关怀。然而,在诗人这里,这温馨的象征却成为了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因为兄弟们如今相隔万里,无法互相照顾,这种无奈与心酸,让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以及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又赠二子
周氏二子千人英,余观其诗余辄惊。
浑然骨格已老成,凛乎辞句冰霜清。
不然何以知君名,余知必作诗之精。
今观君诗眉且低,文章老大无人知。
少年便莫相轻欺,丈夫壮气如虹蜺。
古之庸者犹雄飞,青云自有相逢时。
好笑南郭翁
好笑南郭翁,白鬓爱杨柳。
如今十月后,犹饮菊花酒。
杨柳色渍面,菊花香渍牙。
喉咙溜香汁,肠胃浮香葩。
所饮几何酒,所吟无限诗。
若言丝与管,便是吟哦时。
心无一事累,意与千古期。
一身成土木,两脚登云霓。
但欲比陶潜,岂肯为杜微。
公有如此客,可不使公知。
更问公安否,且喜公来归。
送李推官
物有所兴,因人而就。其人维何,所性忠厚。
能谋而果,能明而究。身任其责,力成厥构。
既成之法,可继于后。入门而东,自南而北。
如污斯隆,如枉斯直。如塞斯通,如隘斯辟。
如翼斯张,如衡斯举。如蔀斯赫,如阒斯睹。
室有明窗,墙有坚堵。地无游蚁,穴无伏鼠。
既完既成,既安既处。师乎师乎,岂可苟然。
心为道本,身为义先。心之所无,道不可传。
身之所无,口不可宣。唯正唯直,求己以全。
以义以命,如耕平田。处心积虑,贯通神明。
无忝乡校,勿负朝廷。成人子弟,慰人父兄。
二三职事,其亦警戒。欲善诸外,先治诸内。
存诚防邪,集义养气。作伪心劳,作德心逸。
如此两句,守而勿失。谨佐尔师,各修其职。
庶乎诸生,其则不远。已修加修,已善加善。
不率者从,不类者变。子弟如此,父兄所愿。
可慰乡人,可成学风。可酬其劳,可称厥功。
《送李推官》【宋·徐积】物有所兴,因人而就。其人维何,所性忠厚。能谋而果,能明而究。身任其责,力成厥构。既成之法,可继于后。入门而东,自南而北。如污斯隆,如枉斯直。如塞斯通,如隘斯辟。如翼斯张,如衡斯举。如蔀斯赫,如阒斯睹。室有明窗,墙有坚堵。地无游蚁,穴无伏鼠。既完既成,既安既处。师乎师乎,岂可苟然。心为道本,身为义先。心之所无,道不可传。身之所无,口不可宣。唯正唯直,求己以全。以义以命,如耕平田。处心积虑,贯通神明。无忝乡校,勿负朝廷。成人子弟,慰人父兄。二三职事,其亦警戒。欲善诸外,先治诸内。存诚防邪,集义养气。作伪心劳,作德心逸。如此两句,守而勿失。谨佐尔师,各修其职。庶乎诸生,其则不远。已修加修,已善加善。不率者从,不类者变。子弟如此,父兄所愿。可慰乡人,可成学风。可酬其劳,可称厥功。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0267c694952fb48778.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