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林皆绿玉,更长碧琅玕。
入夏能清暑,经霜不畏寒。
渭滨休拟富,嶰谷可同看。
这首诗描绘了君子轩内绿竹环绕的景象,以竹子的特性象征君子之德。首句“满林皆绿玉”以“绿玉”比喻竹叶的翠绿,展现出竹林的生机勃勃。接着“更长碧琅玕”进一步强调竹子的青翠与挺拔,琅玕是古代形容美石或美玉的词汇,这里用来形容竹子,寓意其珍贵与高洁。
“入夏能清暑,经霜不畏寒”两句,通过竹子在炎夏能带来清凉,在严冬仍能保持坚韧,表达了竹子适应环境、坚韧不拔的品质,暗喻君子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高洁和坚定。
“渭滨休拟富,嶰谷可同看”则运用典故,渭滨指姜太公钓鱼处,嶰谷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这里借以表达君子轩内的环境虽不及富贵之地奢华,却能与仙人所居之地相媲美,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与高雅。
最后,“日有平安报,应教俗虑宽”点明了君子轩不仅是一个物质上的居所,更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每日都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使人们放下世俗的忧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特性的描绘,寓言了君子之德,强调了精神世界的纯净与高雅,以及在纷扰世间的宁静与自得。
门限何须铁,因为浅近谋。
假令长富贵,消得几春秋。
寿固缘心地,人谁免首丘。
子能忘后虑,是亦慕前脩。
茧室名犹在,鱼山志可求。
回冈许埋骨,吉兆协眠牛。
懒作化台号,何妨引客游。
不愁饱蝼蚁,最喜近松楸。
物变终于尽,吾生行且休。
年年春色里,洗勺听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