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
俗异言难晓,程脩路恐差。
槎牙(chá yá)的意思:指牙齿之间互相咬合、磨擦的声音。
富家(fù jiā)的意思:指富裕的家庭。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劫火(jié huǒ)的意思:指火灾、灾难。比喻危险、困境或灾祸。
刻削(kè xuē)的意思:形容文字或刻画等极为精细、准确。
破落(pò luò)的意思:形容衰败、失落、没落。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神庙(shén miào)的意思:指高深莫测、不可侵犯的地方或事物。
题壁(tí bì)的意思:指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而在墙壁、屏风等上面题诗或作画。
田原(tián yuán)的意思:指人们的心地纯朴、善良,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或腐化。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问事(wèn shì)的意思:指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原委。
乌鸟(wū niǎo)的意思:形容孤独无助,没有依靠。
先春(xiān chūn)的意思:指在春季之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虚花(xū huā)的意思:虚假的华丽外表
迤逦(yǐ lǐ)的意思:形容曲折迂回,蜿蜒曲折。
异言(yì yán)的意思:
◎ 异言 yìyán
[dissenting words] 不同意见、言论
并无异言
猿猱(yuán náo)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猴一样粗野、无礼。
周遭(zhōu zāo)的意思:周围的环境或事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乡村景象,反映了时局动荡与社会衰败之感。开篇两句“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逦赊”形象地勾勒出蜿蜒曲折的小溪和广阔而又不平的田野,给人以自然景观与人工耕作并存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猿猱崖刻削,乌鸟树槎牙”则展示了山崖被猿猱(古代指小型灵长类动物,如猴子)啃咬而成尖锐之状,树木也被乌鸦栖息而显得枝干扭曲,这些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一种荒凉与野性的气息。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报茶”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喜爱,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所带来新生的期待。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茶则是春季开始生长之物,这里寄寓着希望与生命力。
然而,“千村经劫火,万境叹虚花”两句却转而描绘了战乱与破坏的景象。无数村庄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而万象皆为空谈的花朵,这些意象充满了对过去繁华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破落馀神庙,荒残少富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凋敝与贫困的情绪。古老的庙宇已经破败,而曾经富饶的家庭也变得所剩无几,这些景象展示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迁。
诗人在“见人唯欲避,问事只成嗟”中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与对未来迷茫的态度。面对他人,只想远离;询问世事,却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
最后两句“俗异言难晓,程脩路恐差”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区习俗的困惑以及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迷失与错误的担忧。在这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里,即使是熟悉的道路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难以辨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社会动荡、人心冷暖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