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山 中 宋 /胡 仲 参 世 途 平 处 起 波 澜 ,输 与 高 僧 占 好 山 。竹 尘 直 为 挥 俗 具 ,槿 篱 虚 设 掩 尘 关 。林 泉 有 分 酬 清 供 ,瓶 锡 无 人 伴 此 闲 。摆 脱 名 缰 须 早 计 ,半 生 犹 得 住 云 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摆脱(bǎi tuō)的意思:摆脱指摆脱束缚、解除困扰,摆脱某种不利或不良的情况。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波澜(bō l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起伏不定,波动不安定。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槿篱(jǐn lí)的意思:指篱笆上长满了槿花,比喻善良、淳朴、纯洁的品质。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名缰(míng jiāng)的意思:名缰是一个用来形容权力或名声的束缚,意味着一个人被权力或名声所牵制,无法自由行动。
瓶锡(píng xī)的意思:形容言辞谦虚和稳重,不轻易发表意见。
平处(píng chú)的意思:指在争斗或争议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
起波(qǐ bō)的意思:引起风波、骚动或争议
清供(qīng gòng)的意思:指清洁供奉神明或祖先的行为。
世途(shì tú)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或事业的发展历程。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虚设(xū shè)的意思:假设并非实际存在的事物或情况
有分(yǒu fèn)的意思:有区别、有差别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早计(zǎo jì)的意思:早有预谋或计划。
- 注释
- 世途:世间道路。
平处:看似平坦。
起波澜:常有波折。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人。
占好山:占据美好的山川。
竹麈:竹制拂尘。
直为:直接用来。
挥俗具:驱赶世俗之物。
槿篱:槿木篱笆。
虚设:徒然设立。
掩尘关:遮挡尘世纷扰。
林泉:山林泉石。
有分:有幸得享。
酬清供:享受清静生活。
瓶锡:僧人的锡杖和水瓶。
伴此闲:陪伴这闲暇时光。
摆脱:挣脱。
名缰:名利的束缚。
早计:尽早计划。
半生:半辈子。
住云间:在云雾缭绕的山中居住。
- 翻译
- 世间的道路看似平坦却常有波折,高僧们却能占据美好的山川。
竹制拂尘直截了当地驱赶世俗之物,槿篱徒然设下,却无法遮挡尘世纷扰。
在山林泉石之间,我得以享受清静的生活,但没有人陪伴这闲适时光。
要尽早挣脱名利的束缚,哪怕只有半生,也要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度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仲参在世事纷扰中寻求宁静生活的愿望。首句“世途平处起波澜”暗示了世间道路并非总是平坦,常有变故,而诗人却选择将这些纷扰让给高僧,他们可以占据清幽的山林。次句“输与高僧占好山”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退隐之心,愿意将世俗的烦恼留给他人,自己则追求山水之间的清净。
第三句“竹麈直为挥俗具”中的“竹麈”是古人用来拂拭尘埃的工具,这里象征着诗人想要远离尘嚣的决心。第四句“槿篱虚设掩尘关”则以简陋的篱笆比喻世俗的障碍,表达出诗人对尘世的隔绝和自我保护。
第五、六句“林泉有分酬清供,瓶锡无人伴此闲”写诗人享受山林的宁静生活,林泉清新可供欣赏,而他独自一人,悠然自得。这里的“瓶锡”指的是行脚僧人的锡杖和水瓶,暗示诗人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最后一句“摆脱名缰须早计,半生犹得住云间”点明主题,诗人认为应当尽早从名利束缚中解脱出来,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即使只有半生,也足以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山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隐逸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