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辟支(pì zhī)的意思:指能够辨认是非、分辩是非的能力。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佛窟(fó kū)的意思:指隐藏在深山中的佛教石窟,比喻隐蔽深奥的地方。
过去(guò qù)的意思:表示时间上已经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结束的状态。
何在(hé zài)的意思:何处,在哪里。
弥勒(mí lè)的意思:指人心宽大,慈悲为怀。
牛头(niú tóu)的意思:指坚定不移、有韧性的意志和决心。
生来(shēng lái)的意思:指天生、自然具备某种品质或特点。
使人(shǐ rén)的意思:使人指的是某种行为或者事物能够让人产生某种感受或者影响人的心情。
受形(shòu xíng)的意思: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呈现出相应的形态或状态。
销亡(xiāo wáng)的意思:销亡指的是被销毁或消灭,彻底灭亡。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 注释
- 深隈:深邃的隐蔽处。
佛窟:佛教修行者的洞穴或寺庙。
辟支:古印度佛教中的独觉者。
弥勒:佛教中的未来佛,常被视为带来欢乐与和平的象征。
刀如敝尽:形容刀锋磨损严重。
形若销亡:形容身形消失或消亡。
胎可入:指轮回中新生的生命。
有无真妄:关于存在与否、真实与虚幻的哲学思考。
- 翻译
- 牛头山上隐藏着深深的洞穴,是谁在这里开辟了佛窟呢?
过去的辟支佛或许还能显现,而弥勒佛再次降生也是清晰可见。
刀锋磨损殆尽,它的锐利何处寻?身形消逝,气息也无法回转。
死亡后再次接受形体,能否进入轮回?有无之辩,真伪之疑让人困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圣地,通过对牛头山上佛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法和禅理的深刻领悟。开篇“牛头山上有深隈”即设定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佛窟何人向此开”则引发读者对这座寺庙历史的好奇,似乎在探寻那些曾在这里修行和开悟的人们。
“过去辟支还示见”一句,可能是在提及某种佛法传承或禅宗公案,而“分明弥勒又生来”则是对未来、对救度众生的期盼。弥勒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慈悲和智慧,其再次降临可被理解为对世界的拯救与光明的到来。
接下来的“刀如敝尽锋何在,形若销亡气莫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内心的清净无为比作刀锋的消失和形体的湮灭,表明到了极致的修为。
最后,“死复受形胎可入,有无真妄使人猜”一句,则是在探讨生与死、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死亡,也可能只是一个转世投胎的过程,而对存在与非存在、真实与虚幻的理解则让人难以捉摸。
整首诗通过对佛窟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入探讨了生命、宇宙和精神世界的奥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钱清溪少参遗册
清溪钱先生,年少登仕籍。
上陈八事疏,嘉谟尽硕画。
毁撤魏监祠,书院开讲席。
从游南皋子,正学重名节。
历官之所至,义声夺人魄。
衡文斋鲁邦,多士手加额。
至今朝宇间,彩凤奋逸翮。
虽然遭疑谤,微云掩曦赫。
至诚能动人,贤者腕为扼。
风驰云影过,天清日复白。
义熙有全人,奄然归窀穸。
人亡四十年,流芳动九陌。
遗文金玉伦,含辉光四射。
抚卷诵琳琅,声色雅可摘。
其人邈千古,其心通一脉。
我生在后时,丰采未亲炙。
苍茫潦水尽,坐见寒潭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