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健(bǐ jiàn)的意思: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笔法流畅、有力。
底处(dǐ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最底部或最低处,比喻最基本的地方或最低的层次。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更涉(gēng shè)的意思:更加涉及、牵涉到更多的事情或范围
关山(guān shān)的意思:指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阻的环境。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满目(mǎn mù)的意思:充满眼前,到处都是。形容景象壮观、美丽或繁荣。
南州(nán zhōu)的意思:南方的州府,指南国或南方地区。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诗笔(shī bǐ)的意思:指写作诗歌的才华和技巧。形容写诗的能力出众。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已来(yǐ lái)的意思:已经到来或已经发生。
有清(yǒu qīng)的意思:有清指事物有清晰、明确的界限或界面。
早秋(zǎo qiū)的意思:指秋季初期,天气刚开始转凉,秋意渐浓的时候。
泽国(zé guó)的意思:形容国家富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最佳(zuì jiā)的意思:最好的,最优秀的
- 翻译
- 回忆起当年漂泊长江又渡过淮河,早秋的天气真是最宜人啊。
边疆的榆树叶子开始凋零,蝉鸣稀疏,水乡的芦苇稀疏,大雁已经飞来。
清风露水沁入胸怀,激发我诗兴勃发,远望关山,笛声凄凉哀婉。
在南方九月还穿着轻薄的葛布衣裳,即使有美酒,又能与谁共饮呢?
- 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
浮江:漂泊长江。
涉淮:渡过淮河。
早秋:初秋。
天气:气候。
最佳哉:非常适宜。
塞垣:边疆。
榆落:榆树叶凋落。
蝉初少:蝉鸣稀疏。
泽国:水乡。
芦疏:芦苇稀疏。
雁已来:大雁已到。
风露:清风露水。
入怀:沁入胸怀。
诗笔健:诗兴勃发。
关山:远方的山川。
笛声哀:笛声凄凉。
南州:南方地区。
絺绤:葛布衣裳。
纵有:即使有。
清樽:美酒。
底处开:何处共饮。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美好的早秋季节中,回忆起过去与江淮相邻的游历情景。开篇两句“忆昔浮江更涉淮,早秋天气最佳哉。”通过“忆昔”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而“浮江涉淮”则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早秋天气最佳哉"则描绘了当时的景象,天空晴朗,温度适宜,是一年中最为舒适的时节。
接下来的两句“塞垣榆落蝉初少,泽国芦疏雁已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如榆叶纷飞、蝉鸣初起,以及芦苇丛生、大雁南迁,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层次和生动气息。"塞垣"一词则增添了一种边塞之感,给人以开阔与辽远之意。
“风露入怀诗笔健,关山满目笛声哀。”这里,“风露入怀”形象地表达了秋天凉爽的气候和诗人的心境,而“诗笔健”则展示了诗人在这样环境中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关山满目"与"笛声哀"则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之音,通过耳朵所听到的笛声来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最后两句“南州九月犹絺绤,纵有清樽底处开。”表明到了南方某地的九月份,天气仍旧温暖宜人。"絺绤"形容气候温和而不炎热,而"纵有清樽底处开"则是说即使有了凉爽的酒,也是在隐秘的地方享用,保持着一种恬淡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把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