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持书(chí shū)的意思:手持书籍,表示读书学习。
汉国(hàn guó)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权或中央政权的集中地。
联翩(lián piān)的意思:形容鸟儿飞行时羽翼相连,排列整齐。
木声(mù shēng)的意思:指乐器的声音,也可以形容声音柔和悦耳。
迢递(tiáo dì)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宣明(xuān míng)的意思:公开宣布或宣扬真理,揭示事实真相。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羽檄(yǔ xí)的意思:指用鸟羽制成的檄文,代表着传递军令或战争消息的重要性。也用来形容传递消息迅速、远播的意思。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种书信传递的情景。"羽檄本宣明,"表达了信息的迅速与明确,羽檄是一种古代用以传递重要消息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书信的传递。"由来敷木声。"则是形容消息传播之快,如同树叶间的风声。
接着,"联翩通汉国,迢递入燕营。"进一步描写了信息传递的广泛与深入,跨越了不同的地方,如汉国和燕营,显示出书信能够穿越国界甚至军营。
在诗的后半部分,"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则具体到了两位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毛玠和张仪,都曾担任过重要职务,并且都与外交、使者有关,这里提及他们可能是在强调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最后,"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自己作品的价值被认可,就像曾经不为人知的草药,终于因为某人的使用而闻名一样。这也许是诗人对自己作品传播后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传播与被认可的期望。
赫赫我祖,令德孔艾。既彰乃家,亦浃累世。
伯发其祥,用昭厥裔。鹡鸰在原,我父则季。
伯也亢宗,宜兄宜弟。爰歌埙篪,载咏棠棣。
令兹著雍,涒滩则从。伯也六十,初度乃逢。
父亦大年,翩然两翁。举酒属伯,君子如龙。
唯川新至,是在尔躬。南山有柏,北山有松。
何以祝之,万福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