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仁(bó rén)的意思:指忠诚仁爱的品德和行为。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伦(bù lún)的意思:指道德或行为失范,不符合社会常规的情况。
诚然(chéng rán)的意思:表示肯定、确实,用于强调事实或观点的真实性。
谠言(dǎng yán)的意思:指明道理,规劝劝告。
敦让(dūn ràng)的意思:指忠诚正直的人,能够推让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益。
附凤(fù fèng)的意思:比喻依附在有权势或有地位的人身上,以获取利益或提升自己的地位。
即真(jí zhēn)的意思:即刻就是真实的意思。
江表(jiāng biǎo)的意思:指江河之外,即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救火(jiù huǒ)的意思:指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灾祸扩大或帮助他人摆脱困境。
琅琊(láng yá)的意思: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难兄(nàn xiōng)的意思:指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兄弟或朋友。
迫切(pò qiè)的意思:形容事情紧迫,即将发生或需要立即处理的意思。
廷臣(tíng chén)的意思:指朝廷中的大臣,也可指朝廷中的官员。
揖让(yī ràng)的意思:指彬彬有礼地敬让他人,表现出尊重和谦虚的态度。
- 鉴赏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读史》。诗中描绘了历史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心理与行为,通过琅琊渡江表、敦让弗即真、揖让而救火等典故,展现了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与行动。
首句“琅琊渡江表,敦让弗即真”,以琅琊渡江表的故事开篇,暗示了人物在面对权力时的谦逊与退让,但这种退让并非真正的真诚,引出下文对人物行为的深入探讨。
“揖让而救火,诚然亦不伦”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行为比作在火灾中揖让,既表现了他们在危机时刻的犹豫与选择,也揭示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非理性后果。
接着,“按剑叱撤座,迫切争廷臣”描述了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激烈反应,他们手持利剑,大声斥责,急于争夺权力,展现了权力斗争的紧张与激烈。
“周嵩进谠言,不为附凤人”赞扬了周嵩敢于直言进谏,不趋炎附势的行为,凸显了正直与勇气的价值。
最后,“忤旨守新安,难兄即伯仁”表达了对违背君主旨意却坚守原则的官员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因忠诚而遭受不幸命运的官员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描绘与评价,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忠诚、正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