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苏伯修御史之南台》
《送苏伯修御史之南台》全文
元 / 雅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天上词臣夐莫双,乘骢此日莅南邦

梅花路近宜逢雪,桃叶波平好渡江。

千里苍生绣斧十州使者避旌幢。

同袍知己相问,已许閒身老北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乘骢(chéng cōng)的意思:乘骢是指乘坐骢马,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或才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词臣(cí chén)的意思:指能言善辩、擅长辞令的官员。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南邦(nán bāng)的意思: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也可用来形容南方的风土人情。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十州(shí zhōu)的意思:形容地势广阔,辽阔无垠。

桃叶(táo yè)的意思:比喻人的容貌、举止、行为等与内在不相称。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同袍(tóng páo)的意思:同袍指同穿一袍的人,比喻同属一个团体、同在一条战线上的人。

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绣斧(xiù fǔ)的意思:指对于精美的东西进行雕琢、装饰,反而破坏了它原有的美感和实用性。比喻过分装饰使事物失去本来的朴实和实用。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雅琥所作的《送苏伯修御史之南台》诗,以送别友人为背景,展现了对友人赴任南台的深情祝福与勉励。

首联“天上词臣夐莫双,乘骢此日莅南邦”,开篇即以“天上词臣”赞誉友人的才华与身份,同时点明友人今日将赴南台任职,表达了对其即将开始新职务的敬意与期待。

颔联“梅花路近宜逢雪,桃叶波平好渡江”,运用自然景象来预祝友人在旅途中的顺利与美好。梅花与雪、桃叶与江水的描绘,既体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友人前程似锦,旅途平安。

颈联“千里苍生瞻绣斧,十州使者避旌幢”,进一步表达对友人使命的尊重与期待。友人作为御史,肩负着为百姓谋福利的责任,千里之外的民众都期待其公正无私的治理;同时,友人的到来也让其他使者自觉避让,彰显其权威与影响力。

尾联“同袍知己如相问,已许闲身老北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期许。即便友人远赴他方,诗人也愿意在北窗之下,静享闲适生活,等待友人归来时分享彼此的故事与经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期待。

作者介绍

雅琥
朝代:元   籍贯:可温

琥字正卿,可温人。尝家於衡鄂,登天历第。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雅琥,授奎章阁参书。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後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猜你喜欢

赠范筠溪二尹

范冉于今见典型,老松百尺对公厅。

消磨宦辙悲迟暮,检点诗囊入性灵。

梅尉果然能得道,许丞况是未重听。

何须更问方平术,仙吏长生即寿星。

(0)

送裘云槎孝廉随侍虔州教授任,次留别韵·其四

无限离情诗句中,潆洄一水滞归篷。

驿程正报南枝暖,骏足应追北冀风。

陈迹但看鸿印雪,故巢长想凤栖桐。

还从十八滩头上,怅望峰青绕曲终。

(0)

次郭羽可舍人《同憩龙蟠洲小风月亭遣兴》原韵。邑有龙蟠洲,犹郡之白鹭洲也,亭盖袭其楼名云·其一

岁晚得良会,暂为倾盖欢。

亭收篁韵远,径入菜畦寒。

树古荫犹密,地偏心自宽。

众喧归静寂,凭槛共观澜。

(0)

闻羽可舍人自章门回,适久旱大雨,喜而有作·其二

刚讶仙舟去不回,火云千里莽尘埃。

忽拈诗句如先兆,远浦归帆带雨来。

(0)

送沈槐卿同年由泰和移宰鄱阳·其二

汇泽交流贡与章,五湖谁得小鄱阳。

由来雅度容千顷,不信洪波始滥觞。

闻道清湾遗泽远,故应大地好春长。

何当共拍洪崖笑,双眼重揩云水光。

(0)

题丁仙坡先生《重泛星源图》,为文孙薇生农部作·其二

一水盈盈动去思,六年重见尚嫌迟。

感恩若问波深浅,请看贤侯入境时。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