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咸禾易烂,田瘠麦难长。
《一春》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春季耕作的艰辛与困苦,以及他们面对土地贫瘠、水源不足等自然条件的挑战时的无奈与挣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
首句“一春毛食久”,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春天,一个本应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对于农民而言,却是漫长而艰苦的等待。这里的“毛食”可能指的是粗劣的食物,暗示了农民生活条件的简陋与艰苦。
接着,“十亩末青黄”描绘了土地的状况,十亩地上的作物还未成熟,颜色未变,预示着丰收的前景并不乐观。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农民辛勤劳动却收成无望的感慨。
“作苦虽无力,居贫尚有方。”这两句表达了农民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尽管劳作辛苦,但他们在贫穷中寻找生存之道,体现了农民的顽强精神和适应能力。
“水咸禾易烂,田瘠麦难长。”进一步揭示了农民面临的自然挑战。咸水导致作物容易腐烂,贫瘠的土地难以滋养小麦生长,这些都加剧了农民的困境。
最后,“不少夫家怨,辞农去故乡。”农民们虽然饱受苦难,但并未因此怨天尤人,反而选择离开熟悉的土地,去寻找新的生计。这一行为既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也是对未来出路的探索,体现了农民的坚韧与务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挑战,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其二
有梅植台北,临风发微香。
寻芳迷仄径,踯躅傍池塘。
池小凝薄冰,玲珑水一方。
一拳起白鹭,惊散双鸳鸯。
同侪畏清冷,入室薄衣裳。
几砚炙犹冻,盆梅疏欲僵。
终日苦袖手,远道思不忘。
相持一樽酒,与对明月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