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思八章·其一》
《回思八章·其一》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回思袖斧觅琼柯踯躅荒山遍罻罗。

马历太行知陆坦,花经狂雨识风和。

渐师素女丹鼎,莫怅黄姑绛河

但愿广寒万户清辉不蚀照姮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但愿(dàn yuàn)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用于表达对某种事情或结果的渴望。

丹鼎(dān dǐng)的意思: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大鼎,也用来形容官职高而且权力大。

广寒(guǎng hán)的意思:形容广阔的天空、明亮的月光。

黄姑(huáng gū)的意思:黄姑指的是以黄为底色的姑娘,比喻容貌丑陋的女子。

回思(huí sī)的意思:回顾思考,反思过去的经历或行为。

绛河(jiàng hé)的意思:指红色的河水,比喻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

清辉(qīng huī)的意思:明亮的光芒

琼柯(qióng kē)的意思:指美丽的珍贵物品或美好的事物。

素女(sù nǚ)的意思:指纯洁无垢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女子的贞节和品德。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行知(xíng zhī)的意思:指行动与知识相结合,即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踯躅(zhí z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鉴赏

这首诗《回思八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回忆与感悟。

首句“回思袖斧觅琼柯”,以“袖斧”象征着诗人过去追求理想与目标的坚韧与决心,“觅琼柯”则比喻寻找珍贵的事物或机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努力与探索的回顾。接下来的“踯躅荒山遍罻罗”,形象地描绘了在艰难险阻中前行的场景,暗示了诗人经历的种种挑战与困难。

“马历太行知陆坦”一句,借马匹穿越太行山的经历,寓意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与变化,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坚持。“花经狂雨识风和”则以自然界的景象,象征人生中经历风雨后的成长与领悟,强调了在逆境中发现美好与和谐的重要性。

“渐师素女谙丹鼎”中,“素女”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女子或贤淑之人,此处可能寓指诗人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渐掌握了人生的智慧与法则。“莫怅黄姑隔绛河”则以神话传说中的故事,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层面的渴望与执着,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最后,“但愿广寒八万户,清辉不蚀照姮娥”一句,将诗人的愿望寄托于广寒宫的清辉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永恒与美好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人间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理想的独特见解与感悟,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四

仙家日月本长闲,送腊迎春亦偶然。

翠管银罂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0)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六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何当从山火,束缊分寸烛。

(0)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

闻君谈西戎,废食忘早晚。

王师本不陈,贼垒何足刬。

守边在得士,此语要而简。

知君论将口,似予识画眼。

笑指尘壁间,此是老牛戬。

平生师卫玠,非意尝理遣。

愬君定何人,未用市朝显。

置之勿复道,世俗固多舛。

归去亦何须,单车度殽渑。

如虫得羽化,已脱安用茧。

家书空万轴,凉暴困舒卷。

念当扫长物,闭息默自煖。

此画聊付君,幽处得小展。

新诗勿纵笔,群吠惊邑犬。

时来未可知,妙斲待轮扁。

(0)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其二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

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0)

琢句

琢句真无益,论诗新有名。

客怀无远近,人事只翻腾。

积水明寒树,饥鸿咽夜声。

半年安坐得,又作雨中行。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八十五

江鸥野鸭自保社,黑黑白白斗分明。

东边唼唼西边舞,安得吾身似汝轻。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