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雅的秋日山居图。首句“木落霜青水不波”以“木落”点出秋季景象,树叶凋零,大地裸露出苍茫之色;“霜青”则描绘了霜降后草木的色泽,一片清冷。接着,“水不波”三字,生动地刻画出水面的平静,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野人茅屋带岩阿”一句,将画面焦点转向了诗人居住的小屋,坐落在山岩的边缘,与自然融为一体,透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环境,不仅提供了生活的栖息之所,更成为心灵的归宿。
“幽林采得怜香洁”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或许在幽静的林间采摘,那香气与洁白的景象,引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这里的“香洁”,既指自然界的香气与纯净,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追求。
最后一句“坐对南山兴最多”,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面对着南山,内心涌动着无尽的兴致与感慨。这不仅是对外在景色的欣赏,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表达。通过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以及在静谧中寻找到的精神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