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方(běi fāng)的意思:指北方的地区或方位。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高望(gāo wà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期望很高。
关情(guān qíng)的意思: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旧书(jiù shū)的意思:指陈旧的书籍,也用来比喻过时的观念或知识。
君家(jūn jiā)的意思:指贵族或富人的家庭。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三复(sān f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反复推敲、修改,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
诗句(shī jù)的意思:指诗中的句子或诗中的一句话。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异世(yì shì)的意思:指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吟声(yín shēng)的意思:指大声吟咏,发出悦耳的声音。
雩坛(yú tán)的意思:雩坛是指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也用来比喻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精神状态。
- 注释
- 黍峰:指一种谷物,可能指黄米。
蒲糁:菖蒲米,古人常用来祭祀或食用。
冶城:古代南京的一座城池。
北方真学者:指学识渊博的北方学者。
南国旧书生:南方的旧时读书人。
晋有笏:晋代遗留下来的竹简或官笏。
君家:指诗人的朋友或主人家。
唐未轻:在唐代也被重视。
三复:反复阅读。
诗句好:优美的诗句。
雩坛:古代用于求雨的祭坛,这里借指吟诗之地。
振吟声:激发吟诵之声。
- 翻译
- 正在品尝黍峰的香米,心中充满感慨,更何况是在高处眺望冶城。
惊讶地遇见了真正的北方学者,他们仍然怜惜南方的旧时书生。
那来自晋代的奇特竹简,仿佛穿越时空,你家还珍藏着它,在唐代也未曾轻视。
反复品味这些诗句,感觉非常好,从此雩坛上将响起更多吟诵的声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和段好古外郎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眷恋。
“黍峰蒲糁正关情”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黍峰、蒲糁都是古代的地名,而“关情”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历史地名的深厚感情。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追忆。
“况复登高望冶城”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心境。冶城在这里代表了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象征,而诗人的这种举动,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寻。
“惊见北方真学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北方学者的赞叹之情。这里的“真学者”不只是单纯指知识渊博的人,而是指那些有着真正学问和品格的人。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学术和文化的重视。
“尚怜南国旧书生”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南方书生的同情之心。这里的“旧书生”可能是指那些仍然坚守着传统学问,保持着古典风貌的人们。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不舍。
接下来的几句:“风遗异世晋有笏,犹在君家唐未轻。三复谩行诗句好,雩坛从此振吟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之情。晋有笏、唐未轻都是历史上的典故,而诗人将其与自己对诗句的创作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文化的接续性。
最后,“雩坛从此振吟声”则意味着在这样的精神传统下,诗人的吟诵之声将会得到复苏和弘扬。这一句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艺术永恒价值的信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缅然万里露,赫曦三伏时。
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
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
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
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郡斋南池招杨辚
郡僻人事少,云山常眼前。
偶从池上醉,便向舟中眠。
与子居最近,周官情又偏。
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时辈似君稀,青春战胜归。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称意人皆羡,还家马若飞。
一枝谁不折,棣萼独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