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石 溪 示 学 者 唐 /元 结 小 溪 在 城 下 ,形 胜 堪 赏 爱 。尤 宜 春 水 满 ,水 石 更 殊 怪 。长 山 势 回 合 ,井 邑 相 萦 带 。石 林 绕 舜 祠 ,西 南 正 相 对 。阶 庭 无 争 讼 ,郊 境 罢 守 卫 。时 时 溪 上 来 ,劝 引 辞 学 辈 。今 谁 不 务 武 ,儒 雅 道 将 废 。岂 忘 二 三 子 ,旦 夕 相 勉 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山(cháng shān)的意思:长山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也可以比喻众多的事物或人。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辞学(cí xué)的意思:指辞章学,即研究辞章的学问。
旦夕(dàn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情的发展迅速或情况的变化突然。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回合(huí hé)的意思:指事物循环往复、轮流出现或进行。
郊境(jiāo jìng)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郊区或边缘地带。
阶庭(jiē tíng)的意思:形容层次分明,等级有序。
井邑(jǐng yì)的意思:井邑指井和邑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喻社会的基本组织和生活的必需品。
勉励(miǎn lì)的意思:鼓励、激励、劝勉他人努力奋斗。
南正(nán zhèng)的意思:南方的正直和忠诚
劝引(quàn yǐn)的意思:
勖勉诱导。《魏书·列女传·卢元礼妻李氏》:“若不加旌异,则无以劝引浇浮。”
儒雅(rú yǎ)的意思:指文雅、有教养、有修养的风度和举止。
山势(shān shì)的意思:指山的形势或势力。也用来形容某种形势或势力的强大和威势。
赏爱(shǎng ài)的意思:欣赏爱情、赞美爱情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石林(shí lín)的意思:指石头像树林一样聚集在一起的景象,形容石头林立、密集。
守卫(shǒu wèi)的意思:守株待兔是指坐在树旁守株待兔,等待兔子撞到树上,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机会自己来临。
殊怪(shū guài)的意思:与平常不同,奇怪、特殊的意思。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形胜(xíng shèng)的意思:形势优越,胜过其他。
雅道(yǎ dào)的意思:指言辞文雅、道理高尚。
宜春(yí chūn)的意思:适合春天的景象或事物
萦带(yíng dài)的意思:指事物缠绕、环绕,形成连绵不断的样子。
争讼(zhēng sòng)的意思:指人们为了争夺权益或解决纠纷而进行的法律诉讼。
正相(zhèng xiāng)的意思:正相指的是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或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印证或相互呼应。
二三子(èr sān zǐ)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年轻小伙子。
- 注释
- 小溪:细小的河流。
城下:城墙之下。
形胜:地势优越美好。
堪赏爱:值得欣赏喜爱。
尤宜:尤其适合。
春水满:春天水位上涨丰满。
水石:水流与石头。
殊怪:特别奇异。
长山:连绵的山脉。
势回合:山势回环起伏。
井邑:村落,居民点。
萦带:像带子一样缠绕。
石林:密集的石峰。
舜祠:祭祀舜帝的庙宇。
西南:方向,这里指位置。
相对:面对面地。
阶庭:庭前台阶,泛指庭院。
争讼:争吵打官司。
郊境:郊区边境。
罢守卫:无需守卫,和平无事。
时时:经常。
溪上:溪边。
劝引:劝导邀请。
辞学辈:有学问的人,学者。
今谁:现在谁。
不务武:不从事武术、军事。
儒雅道:儒学文雅的风气。
将废:将要废弃。
岂忘:怎能忘记。
二三子:你们几个,指朋友或弟子。
旦夕:早晚,时刻。
相勉励:互相鼓励。
- 翻译
- 小溪环绕城下流,美景赏心又悦目。
春水涨满时更佳,水石奇景真非凡。
长山环抱势壮阔,村落如带紧相连。
石林围绕舜王庙,西南相对立壮观。
庭前无争吵安宁,边疆无需守卫兵。
时常溪边邀友来,共劝学子勤学问。
而今世人多尚武,儒雅之道恐将弃。
怎能忘却诸君子,朝夕互勉志不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学术与武功并重的思考。开篇“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两句,设定了一个城下溪流潺潺、景色宜人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这片美丽风光的喜爱和赞赏。
接下来,“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在春天充盈的情景,以及水与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营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奇特异常的自然美。紧接着,“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则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山川和村落,展示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田园生活。
“石林绕舜祠,西南正相对”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石林环绕着古代圣君舜帝的祠庙,而且强调了祠庙所处的方位,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尊崇和关注。下文“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则透露出一片太平景象,没有争斗与战争,只有放弃防御的宁静生活。
最后,“时时溪上来,劝引辞学辈”表达了诗人经常到溪边漫步,并邀请学者们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然而紧接着的“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则流露出一种忧虑,即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忽视了文治(儒雅)的重要性,而过分重视武力。
诗的结尾,“岂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励”呼应了历史上的贤者,如孔子的弟子们,他们互相鼓励、早晚不懈怠,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传承和学术精神的怀念与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以及对于文治教育重要性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