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草碧于水,王孙尚此留。
一身行万里,双鬓集诸愁。
月落岳云曙,龙逃海雨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所作的《送毛耳翁之湘南》。诗中描绘了湘江边的景色,以碧绿的湘草与清澈的江水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毛耳翁即将前往湘南的离别之情。
首句“湘草碧于水”,以湘江边的碧草与江水的清澈对比,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王孙尚此留”一句,运用典故,暗指友人虽身处美景之中,却不得不离开,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一身行万里,双鬓集诸愁”两句,直接点明了友人的行程之远和内心的沉重。诗人通过描述友人身单力薄地踏上万里之行,以及两鬓已斑白,预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月落岳云曙,龙逃海雨秋”描绘了一幅夜晚至清晨的景象,月亮落下,山岳笼罩在云雾之中,曙光初现,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而“龙逃海雨秋”则可能象征着友人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
最后,“可能无事业,相见竟悠悠”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事业的担忧,同时也感叹于相聚时光的短暂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