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谁是伴,雨过绿萝垂。
林疏多落叶,菊老有残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探访友人袁稷在巴陵山居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首联“山中谁是伴,雨过绿萝垂”,开篇即以设问引入,山中寂寥,只有雨后绿萝垂下的景象相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绿萝的垂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生机。
颔联“今日来相慰,明朝又别离”,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与离别之情。今日的相聚是为了慰藉彼此的心灵,但明日的别离却又不可避免,这种情感的交织,让相聚显得更加珍贵,离别则更添几分愁绪。
颈联“林疏多落叶,菊老有残枝”,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山中的景象。林间的稀疏与落叶的飘零,以及菊花的老去与残枝的残留,既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样的自然景观,既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尾联“咫尺洞庭水,风波君不知”则将思绪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洞庭湖近在咫尺,却仿佛与眼前的风波无关。这里不仅体现了空间的距离感,也隐含了对世事变幻、人生浮沉的感慨。风波虽不可预知,但生活依旧要继续前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思。
绍兴廉吏谁第一,君家郎罢真无匹。
腰缠墨绶不请钱,妻啼儿号穷刮骨。
清无人知有天知,四囝三个攀桂枝。
不应一个独见遗,今秋君与一鹗飞。
君不见吾州状元晚得意,董公五十有三岁。
君今加渠更三年,春风射策君勉旃。
绝怜法曹三尺喙,不办太仓五升米。
胡奴走送今寂然,公路如何令至此。
春花秋月千首诗,一字不曾堪疗饥。
黄独已空镵底用,玉徽冻脱琴为炊。
穷鬼偏随天下士,再结柳车君但试。
不应满腹贮六奇,岂有逐贫无一计。
诗中哀怨海样深,青灯搔首夜沉沉。
一尊往慰风雨晚,莫管带围宽一眼。
鞋响新霜后,襟暄野日初。
寒溪半湾落,远树一行疏。
老矣端何苦,归哉不愿馀。
终更犹半岁,作么度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