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令全提馀作略,旧营重按想精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杯渡(bēi dù)的意思:杯渡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非常短暂或转瞬即逝。
参辰(shēn ché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辰象(chén xiàng)的意思:指日出的时候,太阳初露的景象,也用来形容事物初现端倪或初露头角的情况。
而况(ér kuàng)的意思: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情况之外,还有更加严重或重要的情况。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甲乙(jiǎ yǐ)的意思:指排列次序或等级。
金仙(jīn xiān)的意思:金仙是指修炼成仙的人,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经行(jīng xíng)的意思:指行经、经过。
老宿(lǎo sù)的意思:指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或从事某种行业的人。
龙师(lóng shī)的意思:龙的老师,指能够教导龙的人或事物。
名蓝(míng lán)的意思:指声誉卓著、名声显赫的人。
摄取(shè qǔ)的意思:摄取是指吸收或采集事物。在医学和营养学中,摄取通常指人体摄入食物或营养物质。
熟知(shú zhī)的意思:对某个事物或知识非常熟悉和了解。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仙窟(xiān kū)的意思: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
行杯(xíng bēi)的意思:举杯行礼,表示敬意或祝福。
知津(zhī jīn)的意思:指明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或解决问题。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 鉴赏
这首诗《送俊老再住惠因》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和对老僧俊老的赞誉,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禅宗思想。
首先,“天台自是金仙窟”,开篇即以天台山的神秘与神圣,引出对老僧居住地的赞美。天台山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地位显赫,被视为仙佛栖息之地,此处以“金仙窟”形容,既突出了山的灵性,也预示了老僧的高洁与超凡脱俗。
接着,“而况师曾住惠因”,点明老僧俊老曾在此修行,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禅宗氛围与历史积淀。惠因寺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故事的深度,也暗示了老僧与这个地方的深厚渊源。
“祖令全提馀作略,旧营重按想精神”,这两句通过描述老僧的修行方法与精神状态,展现了其深厚的禅学造诣。祖令全提,意指继承并发扬光大佛法;“余作略”则表明老僧在修行中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方法。“旧营重按想精神”,则强调了老僧对过去修行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当前精神状态的深刻把握。
“绝怜老宿参辰象,何限名蓝甲乙人”,这两句表达了对老僧俊老的敬仰之情。绝怜,表示诗人对其的极度喜爱与欣赏;“老宿”是对年长僧人的尊称,这里特指俊老;“参辰象”则暗喻老僧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名蓝甲乙人”则是对众多有名望的僧侣的统称,此处用来对比,突出俊老的独特与卓越。
最后,“若遇毒龙师摄取,经行杯渡熟知津”,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老僧智慧与慈悲的赞美。毒龙师摄取,象征着老僧能够以智慧降服内心的烦恼与诱惑;“经行杯渡熟知津”,则意味着老僧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如同熟悉渡河的路径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俊老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禅学修养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芜湖十八韵
持节出京华,扬舲越江县。
峰回南天豁,浪转北风便。
飕飕葭苇乱,惨惨林木变。
秋草入芜湖,微阳隐淮甸。
艰难水宿屡,漂荡羁游荐。
怀乡思悄悄,去国情恋恋。
亲承天子诏,实藉诸公荐。
观风五岭外,问俗数州遍。
勋名企前哲,才力惭群彦。
奔走敢辞劳,登临自忘倦。
乔木俯茆茨,烟火眼中见。
牛羊夕散漫,禾黍岁丰衍。
因思在山乐,始觉为士贱。
关山值摇落,节序忽流转。
天高露如霜,月白江似练。
烦忧感羁旅,往事徵记传。
衔芦想冥鸿,巢幕危戎燕。
归去掩云关,黄金犹可鍊。
过安庆城怀故元帅余阙廷心
石城何巍巍,江水亦沄沄。
野鸟悲战场,崩沙馀血痕。
在昔余元帅,仗钺临孤军。
两淮独控扼,群盗多崩奔。
由来必争地,极力相并吞。
楼船西北来,杀气吹辕门。
烟火万灶列,剑戟如云屯。
四邻援既绝,六载功莫论。
仰攻壁垒坚,苦战风尘昏。
如何麟凤姿,竟殪豺虎群。
兵摧地为裂,鼓绝天不闻。
烟飞睢阳城,星陨五丈原。
至今死忠人,白骨缠草根。
身为大国将,名与长江存。
六合已一家,青山犹故坟。
悲歌对落日,一吊忠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