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若衡之平,铢两讵能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期(bǐ qī)的意思:比期是一个动词成语,意为比较相距的时间长短。
大比(dà bǐ)的意思:形容事物相差悬殊,差距极大。
得士(de shì)的意思:指得到一个有才能、有学问的人,也可指得到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
多士(duō shì)的意思:指多才多艺的人,多方面有才能的人。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分袂(fēn mèi)的意思:分别离开,分手
桂枝(guì zhī)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比喻优秀的人或事物。
讵能(jù n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或人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胜任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要求。
凉风(liáng fēng)的意思:指清凉的风,也用来形容事物的情况好转。
罗衣(luó yī)的意思:指人们穿着华丽、光鲜的衣服。
士人(shì rén)的意思:士人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有才干的人。
天香(ti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选择(xuǎn zé)的意思:在多个选择中,选择最优秀或最合适的一个。
妍媸(yán chī)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或丑陋。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有若(yǒu ruò)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具有相似的特点或状态。
云树(yún shù)的意思:云树是一个描述自然景物的成语,意为山上的云和树木,形容山景如画,美不胜收。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铢两(zhū liǎng)的意思:铢两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比喻微小的差异或细微的差别。
主司(zhǔ sī)的意思:主持、掌管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贯所作的《赠较文学正王隆别》。诗中描绘了在福建举行的大规模科举考试期间,天香飘散,桂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选拔人才的神圣与庄严。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主考官比作明镜和秤,强调其公正无私,能够辨别出真伪,公平地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闽藩大比期,天香发桂枝。” 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节,以“天香”和“桂枝”象征考试的神圣与人才的珍贵。“多士纷纷济,选择藉主司。” 描述众多的士子汇聚一堂,等待主考官的选拔。接下来,“有若鉴之明,妍媸讵能欺。有若衡之平,铢两讵能违。” 运用比喻,赞美主考官如同明亮的镜子,能够洞察人心,分辨真伪;又如公平的秤,不会偏颇,确保选拔的公正性。
“三试叶至公,得士人共推。” 指出经过三次严格选拔后,选出的都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才,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与推崇。“芋原秋欲暮,凉风吹罗衣。” 转而描写考试结束后的情景,秋天即将过去,凉风习习,烘托出离别的氛围。“酒尽各分袂,云树两依依。” 最后两句写出了士子们分别时的情景,酒宴结束,各自告别,面对云树,心中充满了不舍与依恋。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主考官公正无私精神的赞颂,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吴微仲常斋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孟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古意
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