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棫朴》
《棫朴》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qín / shījīng

péngpéngxīnzhīyǒuzhīwángzuǒyòuzhī

wángzuǒyòufèngzhāngfèngzhāngéémáoshìyōu

jīngzhōuzhēngzhīzhōuwángmàiliùshīzhī

zhuōyúnhànwèizhāngtiānzhōuwáng寿shòukǎoxiázuòrén

zhuīzhuózhāngjīnxiāngmiǎnmiǎnwánggāngf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辟王(pì wáng)的意思:指辟恶势力的君主或领导者。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峨峨(é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壮丽。

纲纪(gāng jì)的意思:指社会、组织或个人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济济(jǐ jǐ)的意思:形容人多或事物众多,人才辈出。

金玉(jīn yù)的意思:金玉是指珍贵的金子和玉石,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物。

六师(liù shī)的意思:指六个教师,也可指六个老师或教育工作者。

髦士(máo shì)的意思:指有品味、有风度、有修养的人。形容人的气质高雅、举止文雅。

勉勉(miǎn miǎn)的意思:形容勉强、勉力的样子。

寿考(shòu kǎo)的意思:指人长寿且考取功名。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于迈(yú mài)的意思:指在事业、学业等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或突破,取得较大的成就。

云汉(yún hà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幻莫测或难以捉摸。

追琢(zhuī zhuó)的意思:追求完美,不断改进和提升。

作人(zuò ré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现。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注释
芃芃:植物茂盛貌。
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济济:美好貌。
或音qí,庄敬貌。
辟王:君王。
趣:趋向,归向。
奉:通“捧”。
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
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髦士:俊士,优秀之士。
攸:所。
宜:适合。
淠:船行貌。
泾:泾河。
烝徒:众人。
楫之:举桨划船。
于迈:于征,出征。
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广大。
云汉:银河。
章:文章,文彩。
倏:长寿。
遐:通“何”。
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通“雕”。
追琢,即雕琢。
相:内质,质地。
勉勉:勤勉不已。
纲纪:治理,管理。
注释2

芃(péng)芃:植物茂盛貌。棫(yù)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槱(yǒu):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济(jǐ)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辟(bì)王:君王。

趣(qū):趋向,归向。

奉:通“捧”。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

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髦士:俊士,优秀之士。攸:所。宜:适合。

淠(pì):船行貌。泾:泾河。

烝徒:众人。楫之:举桨划船。

于迈:于征,出征。

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zhuō):广大。云汉:银河。

章:文章,文彩。

寿:长寿。

遐:通“何”。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duī):通“雕”。追琢,即雕琢。

相:内质,质地。

勉勉:勤勉不已。

纲纪:治理,管理。

翻译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译文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赏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奉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周王功业的诗歌,描绘了周王出行时的壮观场景和他的威严形象。开篇“芃芃棫朴,薪之槱之”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准备祭祀的画面,棫朴树木蓬勃,薪柴堆积,显示出一种庄重与繁盛的气氛。紧接着“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通过对周王行进和侍从奉璧(古代礼器)的描写,展现了周王的尊贵和威仪。

随后“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则是对周王出征时所乘坐船及其陪同众多士兵的形象描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表明了周王率领六军(古代军队编制)的壮观场面。诗中的“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则是对周王威仪的高度赞美,意在比喻其如同天上的云彩般高贵和庄严。

最后,“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两句强调了周王的德业与统治能力,他能够追寻古代圣王的法度,用金玉来比喻他的美好形象,同时也表明他对于四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这首诗通过对周王礼仪、军事力量和德政的描绘,彰显了古代对君主权威的崇高赞誉。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偈颂十八首·其五

自小离家住日边,去家只道路三千。

从人问得来时路,回首元来在目前。

(0)

偈颂十二首·其三

一言已出驷难追,道了如何悔得来。

冷地被人相讦露,牙关咬定口慵开。

(0)

上安晚节丞相三首·其二

清于独鹤瘦于梅,小袖春衫晋样裁。

推出柴车人不指,前身曾住洛中来。

(0)

颂古二十首·其五

根尘缚脱本同源,一处休复六用捐。

手把一条红断贯,娘生鼻孔一时穿。

(0)

颂古·其九十三

后园驴吃草,莫随言语讨。

跳上蓦腰骑,来往长安道。

(0)

颂古三十九首·其五

日应群机必有方,未知何处觅南阳。

自从失却猢孙后,桥上多时不作场。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