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端坐(duān zuò)的意思:坐得端正、不动,形容态度庄重、端庄。
国恩(guó ēn)的意思:国家的恩德或恩惠。
民事(mín shì)的意思:民事是指与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有关的事务或纠纷。它是指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国家、政府无关。
平日(píng rì)的意思:指平常、日常,表示平时的状态或行为。
去国(qù guó)的意思: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填门(tián mén)的意思:指在考试或选拔活动中,以填空题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绣衣(xiù yī)的意思:绣衣是指绣制的衣物,比喻外表华丽但内里空虚的东西。
招魂(zhāo hún)的意思:通过特殊的方式唤醒死去的人的灵魂。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珠履(zhū lǚ)的意思:指女子美丽华贵,穿着华丽的鞋履。
奏疏(zòu shū)的意思:奏疏是指官员向上级呈报的奏章或疏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为范忠宣公所作的挽诗之一,通过对范忠宣公生前的功绩和品德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首联“平日书生贵,中年使者尊”,赞扬了范忠宣公在平日里作为书生时的才华与地位,以及在中年后担任使者的尊贵身份,体现了他从学者到外交官的转变与成就。
颔联“绣衣虽去国,珠履会填门”,描述了范忠宣公离开国家时虽然身着绣衣,但依然受到众多宾客的热烈欢迎,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颈联“奏疏皆民事,遗言为国恩”,指出范忠宣公上呈的奏疏都是关乎民生的事务,而他留下的遗言则对国家有着深远的恩惠,强调了他的政绩与贡献。
尾联“哭君无好句,端坐独招魂”,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哀悼范忠宣公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只能静静地坐着,以期能将范忠宣公的灵魂召唤回来,以此寄托哀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范忠宣公的高尚人格、卓越才能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多丽
景萧疏,楚江那更高秋。
远连天,茫茫都是,败芦枯蓼汀洲。
认炊烟,几家蜗舍,映夕照,一簇渔舟。
去国虽遥,宁亲渐近,数峰青处是吾州。
便乘取,波平风静,荃棹且夷犹。
关情有,冥冥去雁,拍拍轻鸥。
忽追思,当年往事,惹起无限羁愁。
拄笏朝来多爽气,秉烛夜永足清游。
翠袖香寒,朱弦韵悄,无情江水只东流。
柂楼晚,清商哀怨,还听隔船讴。
无言久,馀霞散绮,烟际帆收。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