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十并序》
《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十并序》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祝英台近

绿珠恩,红线侠。论古动眉颊。

恁得黄衫,媵汝莫邪匣。

奈何绝壁猿巡,重梯虎守,遁不出、桃花门狭。

计都乏。又难猝办明珠,换署玉贞帖。

海石盟虚,枯烂须愁霎。

他时返雁钱唐,回头天杪,剩无数、乱山云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红线(hóng xiàn)的意思:指不可逾越的界限或底线。

花门(huā mén)的意思:指妻子的家庭,也泛指妻子的家属。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绝壁(jué bì)的意思:指非常险峻的山崖或悬崖,也用来形容困境或难以逾越的障碍。

枯烂(kū làn)的意思:指事物干枯腐烂、没有生气。

明珠(míng zhū)的意思: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莫邪(mò yé)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情感不可捉摸,难以琢磨。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他时(tā shí)的意思:指将来某个时候,将来的时候。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天杪(tiān miǎo)的意思:指天空高远无边。

头天(tóu tiān)的意思:指前一天或昨天。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充满神秘与浪漫色彩的故事。诗中运用了“绿珠恩”、“红线侠”等典故,将古代传说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爱情观。

“绿珠恩,红线侠。论古动眉颊。”开篇即以两个历史人物绿珠和红线为引子,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侠义精神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深受古代故事的影响。

“恁得黄衫,媵汝莫邪匣。”这里通过“黄衫”和“莫邪匣”(古代名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装束与身怀绝技的形象,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不凡。

“奈何绝壁猿巡,重梯虎守,遁不出、桃花门狭。”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险峻而神秘的氛围,象征着主人公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预示了其命运的多舛。

“海石盟虚,枯烂须愁霎。”海石盟虚,象征着誓言的脆弱与易逝;“枯烂须愁霎”,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忧虑与感慨。

“他时返雁钱唐,回头天杪,剩无数、乱山云迭。”结尾部分,诗人设想了主人公未来的归宿与心境,钱唐(杭州)作为背景,象征着理想与归宿;“乱山云迭”则寓意着复杂的人生境遇与内心的波澜。

整体而言,这首《祝英台近》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了对爱情、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预作消寒九集次艾臣吏部韵四首·其三

乔木烽烟变,津门遗故家。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争池多石李,几度閧沤麻。

(0)

正月三日消寒五集即席赋

灵春节雨迫,绪风仍盛年。

新正带残腊,大雅萃群贤。

谈助才论石,词锋箭在弦。

乡园幸无恙,回首几烽烟。

园主神明胄,慈帏奉庆都。

大方无畔岸,小事偶糊涂。

催酒听黄鸟,蒸肴出翠凫。

予方新病肺,不耐饮屠苏。

(0)

九日登君山次九世族祖颂嘉韵

风吹寒色下林于,独上山楼倦眼舒。

戍垒高秋动笳鼓,故园经岁忆樵渔。

偶逢乡老倾三雅,安得残僧偈六如。

板荡中原浑未省,可容浮海霸扶馀。

(0)

子夜夏歌八首·其一

薰风吹白日,镜里红颜老。

妾怨将离花,愿觅当归草。

(0)

朱念陶夫妇五十双寿十首·其六

塔里木河外,乡音杂汉回。

伏流注盐泽,落日下轮台。

良骥志千里,征夫赋七哀。

陶公真好士,一试廿人才。

(0)

游毕氏废园五首·其三

树带斜阳绿上肩,泠泠风佩响秋烟。

传闻兵部诛茅日,墨子增删第九篇。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