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论(bǐ lùn)的意思:指以文章或文字进行争辩、辩论的行为。
采风(cǎi fēng)的意思:指出外调查、观察,汲取新鲜的人、事、物的经验或灵感。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长使(cháng shǐ)的意思:长时间担任使命或职责。
长沙(cháng shā)的意思:指人的性情坚定不移,不易改变。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高难(gāo nán)的意思:指困难程度非常高,难以应对或解决的问题或情况。
孤愤(gū fèn)的意思:孤独愤怒,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感到孤立无助而愤怒。
毫发(háo fà)的意思:形容极微小、极细小。
难问(nán wèn)的意思:难以询问或得到答案
凄恻(qī cè)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哀怨深沉。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天意(tiān yì)的意思:指天命所归,事物的发展与结果由天决定,人力无法左右。
文采(wén cǎi)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优美、华丽,形容文章或言辞的风采和才华。
无遗(wú yí)的意思:没有遗漏,没有遗忘
遗恨(yí hèn)的意思:指因为遗憾而产生的怨恨、不满或愤怒之情。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文采风流(wén cǎi fēng liú)的意思:形容文才出众、风度翩翩的人。
- 注释
- 苍生:百姓,泛指社会大众。
孤愤:孤独的愤怒,形容内心的不平和愤慨。
长沙:古代楚国地名,这里借指被贬谪的境遇。
天意:指命运或上天的安排。
- 翻译
- 百姓还未从困苦中喘息过来,拿起笔来抒发心中的孤独愤怒。
尽管时代变迁,文采风流的精神仍然留存,没有丝毫遗憾。
处境悲凉,如同屈原被贬长沙,身处偏远之地,秋天即将结束。
这常常让英雄们泪湿衣襟,感叹上天的旨意难以揣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怀念之情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
"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无限激赏之情和深沉的怀念。在这里,“苍生”指的是古代的人们,“喘未苏”则是形容他们的事迹尚未得到完全的发扬光大。“买笔论孤愤”表明诗人想要用笔墨来传述这些英雄的故事,抒发自己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赞赏。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文学才能和他对往昔事迹的记忆是完整无缺的。这里,“文采”指的是文学才华,“风流”则是形容这种才能所带来的影响深远。“毫发无遗恨”表明诗人在传述这些英雄故事时,是细致入微,没有任何遗漏。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悲凉的画面。“凄恻”形容环境的萧瑟,“近长沙”则是指地点,在这里诗人可能是在提醒读者注意某个历史事件或英雄故事与这个地方的关联。而“地僻秋将尽”则是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最后两句诗则是在表达对英雄事迹的深切感怀,以及面对历史的无常时人们所无法解答的困惑。“长使英雄泪满襟”说明这些故事能够激动人心,使得英雄人物的情感得到共鸣。而“天意高难问”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不解与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文学传承的重视。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面对历史的无常时所表现出的困惑与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九罗浮作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
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
但只恐、松枯石烂。
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
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
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
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
要分此、烟霞一半。
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亦合同萧散。
上帝近,永容懒。
雨中独酌
平生寡合虽竭斗,几曾自饮一杯酒。
不因风月与湖山,更为松篁与花柳。
今夕何夕风雨来,知侬渴肺生秋埃。
曲生三缄忽自荐,请为风雨聊一开。
老夫呼前呼未了,死生脱帽倾怀抱。
风雨横斜入坐中,宾主淋漓俱醉倒。
须臾风止雨亦休,主人送客凝双眸。
葛天无怀不可状,但觉两耳风飕飕。
匆匆便是中秋节,更与曲生潜地说。
此夜宁容著杂宾,一尊只办浇明月。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