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云有济,所贵忧则无。
犹冀获半收,终藉甘膏濡。
期麦翻惜时,今昨迅须臾。
作诗聊遣忧,忧岂易遣乎。
不宁(bù níng)的意思:不安定,不平静
尺泽(chǐ zé)的意思:指非常狭小的地方或范围。
甘膏(gān gāo)的意思:形容人甘愿为他人付出辛苦和劳动。
隆象(lóng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庞大、威严。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农夫(nóng fū)的意思:指农民或农业工作者,也用来形容勤劳、朴实、勇敢的人。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无解(wú jiě)的意思:没有解决的办法或答案。
先意(xiān yì)的意思:先见之明,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或结果。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一日三秋(yí rì sān qiū)的意思:比喻时间过得非常慢,等待的时间感觉像过了很久。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的《遣忧》。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忧虑,以及对雨水的期盼之情。
首句“先忧云有济”,诗人预见到可能会有帮助,但心中已有忧虑。接着,“所贵忧则无”表明了忧虑的价值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然而,“无解忧益深”指出忧虑一旦无法解决,反而会加深,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蕴隆象已见,麦秋望几虚”描述了丰收的景象似乎已经显现,但又担心希望落空。
“犹冀获半收,终藉甘膏濡”表达了诗人希望至少能收获一半的作物,这需要及时的雨水滋润。“待雨刻不宁,一日三秋如”形容了等待雨水的心情,仿佛每一刻都像是漫长的秋天。“期麦翻惜时,今昨迅须臾”感叹时间的紧迫,每一刻都显得珍贵。
最后,“作诗聊遣忧,忧岂易遣乎”通过创作诗歌来排遣忧虑,但忧虑并非易解。诗人还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惟希尺泽沾,惠我三农夫”,希望哪怕是一点点雨水,也能惠及广大的农民。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香亲紫荷陌,和气满长沙。
黄堂庶寝春晓,风软碧幢遮。
天遣武夷仙客,来掌元戎金印,千骑拥高牙。
收了绿林啸,喜动紫薇花。青藜杖,鸿宾略,属公家。
长城应与借一,天语屡褒嘉。
且伴彩衣行乐,指日丝纶飞诏,归去凤池夸。
千岁祝眉寿,福海浩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