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客虫声乱,依人鸟影齐。
林穿黄月细,花压碧天低。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舟于湘江之上,诗人对沿途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首联“帆投渔火宿,浦口暮烟迷”以动态的帆影和静谧的渔火起笔,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渔火在夜幕中闪烁,仿佛是引导归家的灯塔,而远处的浦口被暮烟笼罩,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颔联“催客虫声乱,依人鸟影齐”则通过声音与光影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虫鸣声声,似乎在催促着旅人的脚步,而鸟儿的身影却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显得格外和谐统一。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林穿黄月细,花压碧天低”将视角转向了夜晚的林间与天空。黄月穿过密林,光线变得柔和而细腻,而花朵似乎压低了天空的高度,赋予了大地以更加丰富的色彩与层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疏磬知何处,茅茨隔一溪”以禅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却不知来自何方,而茅屋与溪流的存在,象征着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一缝纳倾城,江河倒瓶瓮。
人肩承马蹄,百里接飞鞚。
神妆金粉鲜,璜壁嵌飞栋。
天家出名香,梅檀作薪用。
掖廷千许人,绯罗刺文凤。
常年三月终,宫监恣献贡。
庭中百怪陈,歌呼殊万众。
趋走稠人场,昏荒如昼梦。
禅寺稍空旷,置酒罗鲜供。
尘埃不到唇,高议窥鸿洞。
席终陈雅戏,钩发每奇中。
西日沉未魄,归鞅尚不动。
醉馀踏高阁,俯视听雷閧。
万古同一裈,安问知与懜。
青溪月,和霜和冰发。万仞沁寒潭,冷尽玻璃骨。
青溪花,傍水带烟斜。东曲谢兰香,西曲萼绿华。
青溪水,云根洗清泚。朝浸角里芝,暮烹王烈髓。
青溪雪,万顶千峰彻。隔浦唤仙奴,夜舂云母屑。
君之来,猿鸟笑。云为丹,风为棹。
鬼谷罢谈,孝先徙灶。骖凰与驾鹄,知非君所好。
吾为君招赤城之化骨及绝逸之髯,君为我欢然而就道。
君不来,云山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