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水合流处,声喧十里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马(biān mǎ)的意思:
(1).车驾两侧的马。《楚辞·远游》:“僕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朱熹 集注:“边,旁也;谓两驂也。”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二:“军行至 红花埠 遇雨泥泞,边马倒毙一头。”
(2).边地的马。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嚶嚶。” 南朝 陈 沉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诗:“穷秋边马肥,向塞甚思归。” 清 黄景仁 《顺昌刘武穆祠》诗:“不教长驱得留镇,边马谁敢窥 淮西 ?”
(3).捻军中的先锋或侦察部队。捻军后期,全部成为骑兵,出军前,先派出数百人的精锐马队,在前侦察,一旦发现敌人大队,立即向主力部队报告,如遇小股敌人,即加以歼灭。 清 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剿捻上》:“贼忽分股,一窜 阜阳 三河尖 ,一窜 新蔡 、 汝阳 ,边马至 西华 、 邓城 等处。”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一章:“这功夫, 罗立海 来了。他禀告了边马打探的最新军情。”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动色(dòng sè)的意思:指人的情感、表情或神态变化。
合流(hé liú)的意思:指两条或多条水流汇合成一条流向。
惊涛(jīng tā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浪潮或势不可挡的力量。
能言(néng yán)的意思:能够说话,善于辩论。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入中(rù zhōng)的意思:进入中央,指得到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水合(shuǐ hé)的意思:指水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的化学反应。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鼋鼍(yuán tuó)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庞大而难以对付。
祗应(zhī yìng)的意思:只应该;只应当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鉴赏
这首《过响水堡》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描绘了塞外响水堡的壮丽景象与独特氛围。
首句“塞水合流处”,开篇即点明地点,暗示这里是一片边疆之地,水流汇聚之处往往蕴含着自然的雄浑与力量。接着,“声喧十里繁”一句,以声音的宏大来衬托环境的辽阔与生机,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潺潺流水声,以及那十里之内,万物生长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充满活力的画面。
“乍闻堪动色,相对未能言”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初听这响水之声,便足以让人心神激荡,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震撼与感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声音的震撼与语言的无力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言语所能描述的境界。
接下来的“束峡鼋鼍怒,惊涛日月翻”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流在狭窄峡谷中奔腾的壮观景象。鼋鼍,古代传说中的水兽,这里用来形容水流的汹涌与力量。日月翻,形象地表现了水流之大,以至于仿佛连日月都为之倒转,展现出水势的惊人与浩瀚。
最后,“祗应阻边马,不得入中原”一句,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总结,也暗含了对边疆之地的特殊意义的思考。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这里的景色如此壮美,但因为地理或历史的原因,它似乎与中原地区有着某种隔阂,无法轻易跨越,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整体而言,《过响水堡》通过对塞外响水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边疆之地的深沉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边疆命运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纪梦是岁太早
老年屏人事,北窗寄高眠。
梦魂御风去,金阙开九天。
虎豹狞不嗔,知予有仙缘。
玉座拥五云,香炉飞紫烟。
青衣两童子,举手导我前。
下土虮虱臣,愚衷欲敷宣。
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
洪惟大生德,实司水旱权。
愿言回哀眷,与世解倒悬。
玉帝允臣请,乃曰赐丰年。
再拜谢阙下,回飚堕林泉。
夜雷声殷殷,甘泽朝满田。
沉思喜且惊,异梦非偶然。
士怀当世忧,□□□□□。
贞观有房杜,斗米三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