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牺·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伏羲(其二)》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六画象征万物,描绘了从混沌到文明的转变过程,以及对先祖伏羲的敬仰之情。
“六画中含万象殊”,开篇以“六画”象征宇宙万物,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暗示着伏羲通过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揭示了世界的奥秘与多样性。“万象殊”则强调了宇宙间万物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洪荒一变遂归儒”,紧承上句,描述了从原始混沌状态到文明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最终归于儒家文化,意味着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河图不授包牺氏”,提到河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幅神秘图案,被认为是伏羲得到天启的象征。然而,诗中指出“不授”,即河图并未直接传授给伏羲,暗示了知识和智慧的传承并非单一线性的过程,而是需要个体通过思考和领悟来获取。
“民到于今目尚涂”,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后世人民的关怀,指出尽管经历了文明的发展,但人们至今仍面临着知识的困惑和迷茫,隐含了对教育和知识普及的期待,以及对先贤智慧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伏羲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的伟大贡献,也深刻反思了知识传承与个人领悟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寿寒溪陆先生八旬初度二章率用本家事而末句乃放翁诗也两翁名德高怀无不相似又皆身历六朝若符节云·其二
游旧乌衣几俊人,忘年属赏性情真。
面城差适闲居乐,近市能安里舍尘。
羁旅乍违莼菜国,览揆欣遇菊花辰。
君家佳句聊相赠,已是清明六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