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巧对》
《巧对》全文
清 / 闵鹗元   形式: 对联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惊蛰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惊蛰(jīng zhé)的意思:惊蛰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开始,天气逐渐转暖,昆虫苏醒,万物复苏。在成语中,惊蛰意指一种力量的觉醒和爆发。

生色(shēng sè)的意思:指增添色彩,使人感到生气勃勃。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闻雷(wén léi)的意思:指到了危险的边缘或紧要关头,才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宣威(xuān wēi)的意思:宣扬武力,显示威严

元宵(yuán xiāo)的意思:指在元宵节吃元宵,也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双关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

首句“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常元宵节有赏月的传统,但此处却描绘了一个别样的场景——在没有明月的夜晚,人们点亮灯火,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温馨与色彩。这里的“生色”不仅指照明,更蕴含着节日氛围的渲染和生活的美好。

次句“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则将自然界的惊蛰时节与人类的行为巧妙结合。惊蛰是春季开始时,动物苏醒的时节,通常伴随着春雷。然而,诗人通过击鼓这一行为,替代了自然界的雷声,象征着人类力量的展现,同时也寓意着对新生命的庆祝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和惊蛰两个特定时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生色”和“宣威”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美好和自然秩序的赞美,以及对人类智慧和力量的颂扬。

作者介绍

闵鹗元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正月初四后十馀日病嗽不能出杂书十首·其三

西邻几老革,六博喝雉卢。

倚楼俯长道,饮豪语言粗。

东邻乃贩子,遇夜召朋徒。

大鼓恣考击,吹弹更歌呼。

书室一灯暗,笑此寒老儒。

(0)

虚谷志归十首·其十

衰晚真当戒,疏慵竟未能。

病专从酒得,谤辄为诗兴。

每悔居城市,常思绝友朋。

谁来敲竹户,又见醉吟僧。

(0)

晚登涌金门城望湖

烟昏日落更谁知,四十流年一饷时。

水次梅花应独笑,城头老子尚能诗。

画船绿幕今如梦,雪鬓苍颜只自悲。

淡抹浓妆有馀态,西施终是老西施。

(0)

癸未至节以病晚起走笔戏书纪事排闷十首·其七

重报莺花信,谁司铁炭权。

更经三度节,即满六旬年。

豪动书千纸,穷难致一钱。

不忧无穴葬,惟喜有诗传。

(0)

和张仲实见寄·其二

古交色不变,百鍊如精金。

一别又三月,书札乖嗣音。

相望隔一水,离忧盈中襟。

秋阳不能骄,秋雨不能淫。

会面不可期,月明千里心。

(0)

东归同年三山王簿宾之赵户立父连簿仁父黄上舍偕行分道买樽酌别

我从京华来,溽暑不可迩。

蓝缕一征衣,邂逅四君子。

臭味同芝兰,乡井连桑梓。

王君吾兄行,派出铜川氏。

一饮吞百杯,一挥烂十纸。

此是銮坡人,非久栖鸾枳。

黄君天庠英,贵名方日起。

三年拜赐师,行雪殽函耻。

后来几英豪,愿作榜下士。

小连真可人,犀玉浮冰峙。

再鼓气不衰,收科趾前美。

朋山万青衿,求识习凿齿。

立父天族英,雅非膏粱比。

青桂近婵娟,红蕖映青泚。

名驹产天厩,一日当万里。

今夕知何夕,德星偶同晷。

明月入觥船,凉飔生剑履。

相逢吴山头,相别闽江觜。

交情托管鲍,同年序许李。

明日怀美人,娟娟隔秋水。

何以慰我思,驰书寄双鲤。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