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沁园十二咏·其五漱玉池》
《沁园十二咏·其五漱玉池》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古人观水必观澜,一滴涓流一滴寒。

放取黄陂千万顷,莫教龙口吐吞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涓流(juān liú)的意思:指细小的水流,形容细微的事物或微小的变化。

龙口(lóng kǒu)的意思:指险要的地方或关键时刻。

莫教(mò jiào)的意思:莫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不要教”,表示拒绝他人的指导或教诲。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吐吞(tǔ tūn)的意思:吞吐不定、犹豫不决

万顷(wàn qǐng)的意思:指面积广阔,辽阔无垠。

一滴(yī dī)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几乎没有。

鉴赏

此诗《沁园十二咏(其五)漱玉池》由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古人观水必观澜”的引述,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治国理政之道的深思。

首句“古人观水必观澜”,借用古人对水的观察,强调了水的动态美和深邃性,暗示了治国理政应如观水般深思熟虑,既要看到表面的波澜壮阔,也要洞察其深层的流动规律。

次句“一滴涓流一滴寒”,以一滴涓涓细流的寒冷,象征着治理国家时要关注每一个细微之处,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可能影响到民众的生活,需要谨慎对待,如同寒冷的水滴一样,触及人心。

后两句“放取黄陂千万顷,莫教龙口吐吞难”,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将“黄陂”比喻为广阔的国土,意在强调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既要让这片土地繁荣昌盛,又要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或危机,如同控制龙口,避免其随意吐吞,造成破坏。这里暗含了对权力的约束与责任的强调,以及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福山素心亭诗

福山福何如,百顺之谓福。

左刚而右柔,阴阳合其德。

天一以生水,水泉应心澄。

是名为洗心,是心亦何形。

无形亦无滓,素心无可洗。

吾将携素琴,为君鼓于此。

(0)

如梦令.海棠

窗外海棠开了。明媚韶华正好。

花艳嫁东风,荡得吟魂颠倒。心祷。心祷。

人愿与春不老。

(0)

金缕曲.自菱湖武备小学堂公宴归,西望龙山,青极天末。古皖龙舒皆在潜山,非今城也

麦浪千畦皱。缓归来、弓刀千骑,使君前后。

笑问葛疆干底事,醉了襄阳儿酒。

著醒眼、海棠厮句。

偃蹇龙山西北去,把孤城、付与孱翁守。

罗百雉,大于斗。濡须东锁三吴口。

问乔家、小姑夫婿,英灵来否。

落日神鸦衔祭肉,猎猎大风吹垢。

料江左、夷吾须有。

黄石荒荒朱履敝,那素书、一卷长衔袖。

渡旁渡,柳州柳。

(0)

拜星月慢

弓月犹弯,罗衣未卷,缥缈金茎零露。

灵琐仙踪,罨洗车凉雨。

针楼眼,络角秋河一线垂户。槎客归来休妒。

冰簟银床,看星桥停杼。碧玲珑,候转霓裳步。

散秋花鹊喜灵无误。年年长定心期,者悲离欢聚。

人閒恨,泪渍青陵土。支机石,灰劫池非故。

翻赚他,檐角蜘蛛,几网虫愁诉。

(0)

酹月.庚申九月十三,方鹤叟、邓约园、林山公、邓休庵、胡玉叔、龚慧修、唐仲威、龚向农、李季讷招同宋问琴、向伋公,泛舟百花潭,憩二仙庵,归饮唐氏桐花馆。越日,问琴、约园、鹤叟以诗词见寿,遂依西麓此调纪胜,因录质政

浣花秋声,载一潭诗思,碧玉壶中。

绿合水天凉一色,泊船仙梵花宫。

蟹堠吟香,鸥边泛棹,江阁树葱葱。

秦淮缩本,鱼天莲叶西东。

佳节又过重阳,明年此会,耆旧可重逢。

得意万鸦盘阵黑,乱霞残日城红。

大劫昆明,孤生皇览,人老菊花风。

一椽归去,月明吹笛青峰。

(0)

半窗月在犹煎药,几夜灯闲不照书。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