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钱户部世恩》
《答钱户部世恩》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村东去问前津,自折梅花欲赠人。

别恨却寻何处在,寄声翻笑向来频。

鱼龙漫拟秋为夜,草木先知地有春。

莫向尊前出处,綵衣公亦赐归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恨(bié hèn)的意思:不要心怀恨意,不要存有仇恨之心。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寄声(jì shēng)的意思:用书信或口信传达消息或问候。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先知(xiān zhī)的意思:指能够预知未来的人。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尊前(zūn qián)的意思:在尊贵的人面前,表示恭敬和敬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邵宝所作的《答钱户部世恩》。邵宝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描绘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人生处世的深刻思考。

首联“梅村东去问前津,自折梅花欲赠人。”开篇即以梅村这一意象引入,梅树东行,诗人折取梅花,欲赠予他人,既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也暗含着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

颔联“别恨却寻何处在,寄声翻笑向来频。”则深入探讨了离别之痛。别后的思念无处可寻,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情感,而这些寄语反而引发了对方的笑声,暗示了离别虽痛苦,但回忆中的温馨与幽默也能带来慰藉。

颈联“鱼龙漫拟秋为夜,草木先知地有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鱼龙在秋天的夜晚游动,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无常;而草木在冬天之后依然能感知春天的到来,寓意着希望与生机不灭。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与自然循环的感慨。

尾联“莫向尊前论出处,彩衣公亦赐归臣。”则是对友人仕途与归隐的思考。劝诫友人不要在酒宴上谈及功名利禄,因为即使是高官如“彩衣公”,最终也难逃归隐的命运。这句诗体现了邵宝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梅、鱼龙、草木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了离别、回忆、人生哲理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远归别墅(一作秋晚归故居)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
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
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0)

婢仆诗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留教住待梳头。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些些。

(0)

咏酒二首

九酝松醪一曲歌,本图闲放养天和。
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万事销沈向一杯,竹门哑轧为风开。
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

(0)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二十二三年,游秦复滞燕。
徒陪群彦后,自苦此生前。
径折啼猿树,岩荒喷月泉。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淅淅复栖栖,人间只自迷。
终年愁远道,到老去何蹊。
始见红叶落,又闻黄鸟啼。
不因趋大旆,谁肯暂提携。
童蒙即苦辛,未识杏园春。
谩倚无为日,还成不偶人。
乡程长恨远,旅梦亦愁贫。
天地虽云广,殊难寄此身。
春闱久已滞,秋赋又逢停。
选士疑长阻,伤时自不宁。
秦城还逐梦,楚徼影随形。
此去吟虽苦,何人更肯听。
孤立时全塞,求名势转难。
身多离下国,分合阻长安。
越鸟啼春早,蛮花送雨寒。
丘门沾顾重,未别欲阑干。

(0)

失题(一作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第二首,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
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
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0)

成纪书事二首

东吴远别客西秦,怀旧伤时暗洒巾。
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
山河再阔千余里,城市曾经一百春。
闲与将军议戎事,伊兰犹未绝胡尘。
蹉跎远入犬羊中,荏苒将成白首翁。
三楚田园归未得,五原岐路去无穷。
天垂大野雕盘草,月落孤城角啸风。
难问开元向前事,依稀犹认隗嚣宫。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