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笛罢不知处,两不交谈意已传。
- 注释
- 桂棹:用桂木制成的船桨。
青溪:清澈的小溪。
夜泊船:夜晚停船。
胡床:古代的一种轻便折叠床。
歇马:让马匹休息。
坐江边:坐在江边。
一声笛罢:吹完一支笛子。
不知处:不知道笛声来自何处。
两不交谈:双方没有直接交谈。
意已传:心意已经传达。
- 翻译
- 在夜晚,我停靠在青溪边,坐在桂木做的棹(一种划船工具)上,让马匹在胡床上休息。
吹完一支笛子后,虽然看不见人影,但心意已经通过笛声传递了出去。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夜泊之景的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桂棹青溪夜泊船”,以“桂棹”指代船桨,设定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接着“胡床歇马坐江边”,则展现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第三句“我闻笛声招夕烟”,这里并未直接出现,而是通过下文可推测出诗人的感受。笛声往往能引起人们对于远方、自由或是某种情怀的联想。在这首诗中,笛声可能成为了夜晚宁静氛围中的一个突出元素,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一声笛罢不知处”,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环境的安静与笛声的短暂。诗人通过听笛声来感受周围环境,但当笛声停止后,却无法辨别它的来源,这种未知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两岸猿啼霜满树”,这句同样并未出现,可能是描述自然界秋意浓厚或寒冷萧瑟的情景,但结合上下文,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不交谈意已传”,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虽无言语交流,但心灵却已经相通。这种境界体现了古代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通过静默来理解世界的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捕捉了一幅夜泊江边的画面,并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唐早行
征车晓出高唐城,行行数里天未明。
晨星灿烂渐东上,银河淡荡将西倾。
山寺疏钟云外度,马蹄踏遍溪桥路。
轻裘冷烈怯霜风,旷野冥濛滃烟雾。
东方向曙海气寒,沧波拥出黄金盘。
阳乌空中曜灵彩,六合瞥素馀霞丹。
穷壑阴霾尽消没,万象森森毕呈出。
淑气冲融满太虚,一览顿令豁胸臆。
驱驰渐远村落稀,栖鸟飞鸣绕树枝。
儿童处处候樵牧,烟火家家勤早炊。
车从伦镇暂停毂,三五村翁献醽醁。
咨询风俗近何如,咸道身閒衣食足。
安得天下苍生皆若斯,端为吾皇颂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