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蒺藜,谁其树之?于汝勿尤,怛焉自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采撷(cǎi xié)的意思:采摘和收集
残贼(cán zéi)的意思:指残暴凶恶的人,也可以形容行为卑劣、品行恶劣的人。
畴昔(chóu xī)的意思:很久以前的时光。
非种(fēi zhǒng)的意思:非种指的是不同品种、不同类别的事物。通常用来形容混乱、杂乱无章的状态。
蒺藜(jí lí)的意思:指刺人的东西,比喻坚强的意志或顽强的斗志。
几何(jǐ hé)的意思:指形状、图案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嘉卉(jiā huì)的意思:指美丽的花草。
可采(kě cǎi)的意思:可供采摘或采集。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所生(suǒ shēng)的意思:
(1).生身父母。《诗·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逯钦立 注:“所生,指亲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 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2).出生之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序》:“是故 伯夷 让国以採薇, 展禽 不去於所生。” 王利器 校注:“所生即谓父母之邦。”
(3).谓亲生子女。《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踰於所生。”
(4).种植的。《国语·晋语四》:“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廡。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是基。’” 韦昭 注:“所生,谓种黍得黍,种稷得稷,唯在所树。”
(5).指生养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闻之,索然作怒,乃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呜呼(wū hū)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哀悼之情。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一溉(yī gài)的意思:一次洗涤或冲刷
中庭(zhōng tíng)的意思:指院子中央的庭院,也可引申为指某个地方的核心或中心。
- 鉴赏
这首诗以蒺藜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将蒺藜比喻为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造成伤害的人或事物,指出它们虽非人为种植,却在不经意间滋生蔓延,成为社会的隐患。
“爰有蒺藜,树之中庭”,开篇点明主题,描述了蒺藜生长在庭院中的景象,暗示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往往隐藏着潜在的危害。“日月几何,维叶青青”,时间流逝,蒺藜的叶子依然青翠欲滴,象征着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不易察觉的生长。“青青之叶,不可采撷”,强调了蒺藜的危险性,即使表面看起来无害,也不能轻易触碰或忽视。“凌彼嘉卉,自以为杰”,与美好的花朵相比,蒺藜自视甚高,却不知自己实际上是一种危害。“念汝非种,亦天所生”,诗人对蒺藜的生长表示同情,认为它们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生长的结果。“怜而勿锄,乃伤我于行”,表达了对蒺藜的怜悯之情,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伤害到自己。“呜呼!畴昔之日,有一溉之德”,追忆过去,曾经给予蒺藜灌溉之恩,但未能使其成为有益之物。“不以为德,肆为残贼”,批评了蒺藜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成为了破坏者。“蒺藜蒺藜,谁其树之?”追问谁是栽种者的责任,引出对社会教育和引导的思考。“于汝勿尤,怛焉自思”,最后劝告人们对于这样的现象,不应一味责怪,而应从自身出发,深思反省。
整首诗通过蒺藜这一形象,寓言了社会中某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并采取行动,以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冬日山居
山居不思家,家居山在念。
去之秋涉冬,自然看一变。
衰柳如燥发,冬荷掀败扇。
霜橘罥娟筱,青隐朱颜倩。
山菊当花时,欲开不肯先。
迟迟殿霜英,寒篱意高狷。
严气汰丰条,劲风搜梅箭。
心知花未开,绕树日百遍。
众木次第疏,林外山渐见。
散步草堂前,日日开生面。
樵馀寒木乔,暮鸟认巢便。
冬月胜秋月,习于山者辨。
长病荒酒杯,畏寒远笔砚。
添炉撷松子,霜夕鬨茗战。
秧马歌
春林渐白闻催耕,秧针出水绿烟横。
老农饱饭呼儿女,驾枣鞭榆布秧去。
奔雷掣电趁残春,经行步步生青云。
须臾万叶削鎗碧,宛似案辔临三军。
露畦蹴遍沧波裂,陇首酸风梳翠鬣。
不知何物是龙媒,日午频惊汗流血。
为君驱驰腹胁穿,炊黍还将骏骨然。
谁家公子黄金勒,日日骄嘶垂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