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风高气肃水泉清,憭慄增人志不平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无声

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

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楚(bēi chǔ)的意思:形容极度悲伤、痛苦的心情。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楚地(chǔ dì)的意思:楚国的地方,指楚国的领土或地域。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高气(gāo qì)的意思:形容人的气度高尚,傲气十足

海燕(hǎi yàn)的意思:比喻人才出众,具有非凡的才华和能力。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翩翩(piān p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飞舞的样子。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水泉(shuǐ quán)的意思:指清澈明净的泉水,也比喻文章或言辞清新明快,富有感染力。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咽咽(yè yè)的意思:形容声音低沉、悲伤、哭得很伤心。

一变(yī b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诗中描绘了秋日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风高气肃水泉清”,描绘了秋风高扬,空气清爽,泉水清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憭慄增人志不平”一句,点明了这种环境对人心态的影响,让人感到凄凉和不平,引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早无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海燕在空中飞翔却频繁失去身影,以及山蝉原本活跃的声音如今已消失,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凋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生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将楚地的悲凉与秋天的不分明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慨。楚地,古代地名,常与楚国文化相关联,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深远。

最后,“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回应了这种悲凉与哀伤,通过改变传统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暗示了江南地区的哀愁之情虽已消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依然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感皇恩·其七淑人生日词

锦告侈脂封,煌煌家宝。偕老之人已华皓。

绿云拥鬓,更没一根入老。但从和晬看,年堪考。

叶是松苗,松为叶脑。禀得松神大都好。

人人戴白,独我青青常保。只将平易处,为蓬岛。

(0)

华阳洞辞·其二

香露湿,草晶荧,起看大地尽瑶璚。

下界千门人寂寂,空山夜静海波声。

(0)

遇雨

一雨摧时节,微凉暑气通。

天青云澹薄,山迥日空濛。

听讼多馀暇,韦编足细穷。

却惭为宦拙,閒处得秋风。

(0)

龙溪新亭

怀玉知名寺,诸峰翠插天。

凌云飞略彴,照水舞蜿蜒。

午日孤穿履,新凉定著鞭。

更须烦惠远,小立虎溪边。

(0)

后主祠

真珠帘下变离声,多少嫱妃掩袂听。

赢得牢愁三万斛,孤舟撑入大梁城。

(0)

游寒岩·其一

金玉其相一两花,遐心空为尔兴嗟。

山矾不用来修敬,只许江梅共一家。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