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俗(báo sú)的意思:指言谈、行为轻浮、庸俗不雅。
苍穹(cāng qióng)的意思:指天空,也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天空。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屈原(qū yuán)的意思:指受到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
容冶(róng yě)的意思:指容貌美丽、仪态端庄,形容人的姿态优雅。
上才(shàng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卓越。
树萱(shù xuān)的意思: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有德行。
宋玉(sòng y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失去原有的光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素魄(sù pò)的意思:指人的本质或灵魂。
微词(wēi cí)的意思:微小的词语,指言辞简短、意味深长的词语。
文人(wén rén)的意思:指有才学、有文化修养的人,多指文学界的人士。
西园(xī yuán)的意思:西园是一个古代的园林名,意指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卮酒(zhī jiǔ)的意思:指酒量很小,只能装在卮这种小酒器里的酒。形容酒量小或者酒量不好。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于鉴之的《杂感十首(其三)》表达了作者对于才华横溢之人的感慨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首句“卮酒能当万树萱”以饮酒比喻才华,暗示一人的才情足以抵过众多平常之物,显示出诗人对杰出人才的赞赏。次句“上才宁必醉西园”进一步强调,即使在宴饮中,这些上等人才也不一定为了迎合世俗而沉醉。
第三句“清时肯护文人行”中的“清时”暗指政治清明,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时期,诗人担忧文人是否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支持,反映出对文人处境的关切。第四句“薄俗难称长者言”则批评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浅薄,难以理解并尊重有德行的长者的言论。
第五、六句“素魄岂愁频缺辐,苍穹犹恨类欹轩”借月缺和天倾之象,寓言才子们的才华被压抑或不被公正对待,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的无奈与愤慨。最后一句“微词竟得留容冶,宋玉何曾似屈原”通过对比,指出即使有如宋玉般的才子,也未能像屈原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表达了对屈原式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酒为引,通过比喻和象征,揭示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珍视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体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和对公正理想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