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回照(huí zhào)的意思:回照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在回忆中看到的影像或回想起的往事。
景仰(jǐng yǎng)的意思:对人或事物感到深深的敬佩和仰慕。
开端(kāi duān)的意思:开始的阶段或起点
理该(lǐ gāi)的意思:理应如此;本该如此;应当如此
论讨(lùn tǎo)的意思: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深入讨论和辩论。
洛学(luò xué)的意思:指古代在洛阳学习的人才。
内境(nèi jìng)的意思:指内心的境地或环境。
生世(shēng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一生、一代人的生活。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文义(wén yì)的意思:指言辞深奥,意境高远。
一理(yī lǐ)的意思:一理指的是一种道理或原则。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众妙(zhòng miào)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奇妙、多样化,充满无限的智慧和巧妙之处。
- 鉴赏
这首诗《次曾司户见贻之韵并饯其行》是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通过“闻道常苦迟,生世何用早”两句开篇,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追求真理的道路往往漫长而艰难,而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过早地到来,而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探寻真理与智慧。
“洛学此开端,文义富论讨”,这里提到了洛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流派,强调的是道德修养和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认为洛学是智慧的起点,其中蕴含丰富的理论探讨,鼓励人们深入研究,不断求索。
“高山劳景仰,内境几回照”,这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比喻,将高山比作崇高的理想或道德境界,人们应当努力攀登,以获得心灵的启迪。同时,“内境几回照”暗示了内心的反复审视与自我反省,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才能真正照亮内心的世界。
“此心同古今,一理该众妙”,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人的内心世界与古今相通,所有的智慧与真理都源于同一原则,即“一理”。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共同精神追求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智慧、道德和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