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传业(chuán yè)的意思:传递职业技能或学问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后代(hòu dà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子孙后代。
江门(jiāng mén)的意思:指人口众多、繁华热闹的地方。
经笥(jīng sì)的意思:指经验丰富,有见识,能够明察秋毫。
孔融(kǒng ró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聪明才智过人。
两楹(liǎng yíng)的意思:两根柱子。比喻事物的根基或支撑。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暮霭(mù ǎi)的意思:指夜晚时分的浓厚烟雾或浓重的云雾。
鸟栖(niǎo qī)的意思:指鸟类栖息在树上,比喻人在某个安全、稳定的地方居住或依附。
岂但(qǐ dàn)的意思:不仅仅是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通家(tōng jiā)的意思:指人家庭温馨团聚,和睦相处。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杖舄(zhàng xì)的意思:指老年人赖以支撑身体的拐杖和鞋子,比喻生活的依靠或支持。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西樵山谒白沙先生祠》,通过诗人的游历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首联“杖舄名山恨不同,今看俎豆白云中”,诗人以“杖舄”自喻,表达了自己未能亲临名山大川的遗憾,如今只能在白云缭绕的西樵山上,通过祭祀(俎豆)的形式,寄托对先贤的追思。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杖舄代表行旅,名山暗指历史上的圣贤之地,而“今看”则将现实与想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颔联“两楹岂梦当时奠,一亩犹存后代宫”,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对比。两楹指的是祭坛两侧的柱子,诗人问:那些柱子难道能梦见古人祭祀的情景吗?然而,即便如此,祭坛依然存在,象征着后人对先贤的纪念和传承。这里通过“岂梦”与“犹存”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感慨。
颈联“鹿印砌苔多暮霭,鸟栖坛树已秋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历史感的画面。鹿印砌上长满了青苔,暮霭笼罩,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坛树上,鸟儿栖息,秋风吹过,带来了季节的更替。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肃穆而庄重的祭祀场景。
尾联“江门经笥曾传业,岂但通家似孔融”,诗人提到自己曾在江门传授学问,不仅与孔融这样的大家有着相似的家族渊源,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教育事业,传承了知识与文化。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表达了他对先贤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先贤的深刻敬意,以及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