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差讹(chā é)的意思: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出现差错、错误。
村墟(cūn xū)的意思:指小村庄、小乡镇。也用来比喻局限狭小、闭塞落后的地方。
鹘突(hú tū)的意思:形容军队勇猛突进、迅猛攻击的样子。
诘曲(jié qǔ)的意思:指正直坦率,不回避问题,直截了当地问责他人。
山光(shān guāng)的意思:山光指的是山上的光线,比喻景色优美、光明照人。
突过(tū guò)的意思:突然越过或超越。
一事(yī shì)的意思:指做事没有任何成果,一无所获。
重译(chóng yì)的意思:
[释义]
(1) (动)经过多次翻译。
(2) (动)重新翻译。
[构成]
偏正式:重〔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凤山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语经重译总差讹”,表达了语言在多次翻译后难免会失真,暗含了对文化交流中信息流失的感慨。接着,“诘曲村墟鹘突过”描绘了乡村道路曲折蜿蜒,景象杂乱无章,仿佛是生活的缩影,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复杂。
“一事南来差不恶”,转而描述了一件从南方带来的事物,虽然可能并不完美,但至少没有太大的问题,暗示了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惜。最后,“山光揽得半屏多”,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色之美,仿佛将山的风光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体现了清末文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美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