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怠审所胜,吉吝从其类。
用中乃在吾,艰哉执两智。
不无(bù wú)的意思:不没有、有一些、不少
道谋(dào móu)的意思:
与行路之人相谋。喻意见分歧,难于成事。《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或曰:彼主为室者,儻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 宋 宋祁 《咏史》:“道谋谁执咎,户选不因贤。”
偾事(fèn shì)的意思:指代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
救济(jiù jì)的意思:救助困苦的人,帮助遭遇困难的人
临轩(lín xuān)的意思:指坐在窗前或室内高处,观赏美景或品味文艺作品。
明义(míng yì)的意思:明确的意思或含义。
乃在(nǎi zà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时刻。
难言(nán yán)的意思:形容难以言喻、难以表达的感受或情绪。
偏方(piān fāng)的意思:指治疗疾病或解决问题的非常规方法或草率的手段。
勤政(qín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官员勤勉办事,恪尽职守,为民众谋福利。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无补(wú bǔ)的意思:没有什么补益,无法弥补
永逸(yǒng yì)的意思:长久、永远地存在。
忧心(yōu xīn)的意思:形容非常担心、忧虑的样子。
自用(zì yòng)的意思: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他人或事物。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御门日作》。全诗以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首句“敬怠审所胜,吉吝从其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谨慎态度,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审慎判断,避免因轻率导致的失误。接下来,“临轩敕庶几,勤政思明义”则强调了君主应当亲临朝堂,勤勉治国,并且在决策时要明确道德与正义的原则。
“忧心忆河淮,集思筹救济”两句,诗人将个人的忧虑扩展到国家的水利问题上,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希望集思广益,寻找解决之道。然而,“不无补偏方,难言永逸计”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复杂性,即使采取了一些措施,也难以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
“道谋鲜溃成,自用或偾事”进一步阐述了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即策略往往难以实施,个人的固执可能导致决策失败。最后,“用中乃在吾,艰哉执两智”总结了治理的关键在于平衡与智慧,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应对,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君主在面对复杂政治局面时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