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雨三首·其二》
《喜雨三首·其二》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辕门春尽多事竹院空閒未得过

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

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

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不胜人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乘急(chéng jí)的意思:抓住紧要时机,迅速行动

春尽(chūn jìn)的意思:春天结束,指时间过得很快,事物迅速消逝或终结。

得过(dé guò)的意思:指得到了一次胜利或者成功,但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应该保持谦虚。

地形(dì xíng)的意思:指地势的形状、地貌的特征。

多事(duō shì)的意思:指多事、多事情、多事体,形容人多事、事务繁多。

欢腾(huān téng)的意思:形容非常欢乐、热闹的样子。

据险(jù xiǎn)的意思:依靠险要地势进行防御或抵抗。

人和(rén hé)的意思:和睦相处,人际关系融洽。

山田(shān tián)的意思:山田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山坡上的田地。它常用来形容土地坡度陡峭,难以耕种。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幽碧(yōu bì)的意思:形容景色幽静、宜人,颜色深绿而明亮。

辕门(yuán mén)的意思:指家庭或团体的门户,也指官府的大门。

竹院(zhú yuàn)的意思:指竹子围成的院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在明朝时期对喜雨之景的感慨与思考。首句“辕门春尽犹多事”,描绘了春末时节,尽管春天已接近尾声,但仍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营造了一种忙碌而充实的氛围。接着,“竹院空閒未得过”一句,通过对比竹院的空闲与忙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舟于湍急的河流之上,沿途欣赏着幽静碧绿的景色,穿过层层茂密的藤萝,形象地表现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同时也隐含了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

“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描述了久旱之后终于迎来甘霖,田野因雨水的滋润而焕发生机,乡间的老人欢欣鼓舞,放声歌唱,表达了人民对于雨水的喜悦与感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最后,“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原不胜人和。”这句诗则升华了主题,强调了人心向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即使地形险峻,也无法抵挡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力量。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生机,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代寿某帅二首·其二

三年姬衮尚居东,官府清平冠六雄。

仙洞蟠桃红映日,山亭修竹绿梳风。

已将儒雅安时俗,更即人和验岁丰。

俭幕栖身无以颂,元龟游戏出莲丛。

(0)

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馀辄成二首·其一

卢君真吏师,盛名日方起。

我昔尝与言,如以石投水。

初听已莹心,久坐益醒耳。

如何但悁企,不得亲燕处。

经年始再见,相望才百里。

新诗忽来前,喜染大羹指。

词翰与其人,俱清绝尘滓。

(0)

南园杂咏.涤研池

朝朝麝煤脱,霭霭云雾昏。

幽深不数尺,中有蛟龙蹲。

(0)

到三山

违乡数驿肆驰驱,正是年华欲换时。

山色万家开户牖,水锦十里列旌旗。

物情欣泰随方见,世态暄凉祇自知。

一别南台兹六载,重来尽记道间奇。

(0)

初到延平会四邑宰·其一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民职业合何如。

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0)

长夏叹

六月不雨旸乌骄,飞蝗更剪深田苗。

农夫抱衾覆一亩,背裂口焦如火烧。

农夫农夫莫怨怒,更有无田可耕处。

昨日长淮禾稻区,白骨成堆今莫数。

金缯百万去安边,城壁不修唯坏垣。

人言犬羊盟誓坚,我愿夏日长如年。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