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维周太学南还省觐》
《送李维周太学南还省觐》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立忠臣胄,追趋在虎门

才优三百乘,学擅五千言

笋蕨调膳蓬蒿喜满园。

家怀尔祖,头臼几人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乘(bǎi shè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力量和能力。

调膳(diào shàn)的意思:调整饮食,使之适合身体需要

虎门(hǔ mén)的意思:指人勇猛无畏,具有强大力量。

家怀(jiā huái)的意思:指对家庭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

立忠(lì zhōng)的意思: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国家、事业或人民。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笋蕨(sǔn jué)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途。

通家(tōng jiā)的意思:指人家庭温馨团聚,和睦相处。

岳立(yuè lì)的意思:指挺立如岳山般高大、威严的形象。

忠臣(zhōng chén)的意思:指忠于君主或国家,忠诚不渝的臣子。

五千言(wǔ qiān yán)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极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为友人李维周即将返乡省亲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李维周的家族背景、才华学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岳立忠臣胄,追趋在虎门”以“岳立”形容李维周家族的崇高地位,暗示其家族源远流长,忠贞不渝。同时,“追趋在虎门”则点明了李维周即将前往的地方,即虎门,这里可能暗含着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颔联“才优三百乘,学擅五千言”赞美李维周的才华横溢与学问渊博,三百乘和五千言分别借用了古代对人才和学问的夸张描述,强调其非凡的才能和深厚的学养。

颈联“笋蕨思调膳,蓬蒿喜满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李维周对家乡的思念寄托于对家乡食物的怀念和对家乡田园景象的喜爱之中,生动地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情。

尾联“通家怀尔祖,头臼几人存”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李维周家族传统的怀念以及对家族长辈的深深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家族中年长者逐渐减少的感慨,体现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佳作。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巡属县道中作

春令夙所奉,驾言遵此行。

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

至邑无纷剧,来人但欢迎。

岂伊念邦政,尔实在时清。

短才滥符竹,弱岁起柴荆。

再入江村道,永怀山薮情。

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迹与素心别,感从幽思盈。

流芳日不待,夙志蹇无成。

知命且何欲,所图唯退耕。

华簪极身泰,衰鬓惭木荣。

苟得不可遂,吾其谢世婴。

(0)

王居士

筇杖倚柴关,都城卖卜还。

雨中耕白水,云外斸青山。

有药身长健,无机性自闲。

即应生羽翼,华表在人间。

(0)

阖闾城怀古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

唯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0)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韦有布衣之旧一别二纪经迁贬而归

雪霁太阳津,城池表里春。

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

登高向西望,关路正飞尘。

(0)

感事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鍊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0)

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

曾陪鹤驭两三仙,亲侍龙舆四五年。

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

官满更归何处去,香炉峰在宅门前。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