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款 塞 来 享 宋 /黄 庭 坚 前 朝 夏 州 守 ,来 款 塞 门 西 。圣 主 敷 文 德 ,降 书 付 狄 鞮 。毡 裘 瞻 日 月 ,剺 面 带 金 犀 。殿 陛 闲 干 羽 ,边 亭 息 鼓 鼙 。永 输 量 谷 马 ,不 作 触 藩 羝 。声 势 常 相 倚 ,今 闻 定 五 溪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亭(biān tíng)的意思:指边境上的守卫所、关卡或边防军队。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触藩(chù fān)的意思:触犯朝廷的禁令或法规。
狄鞮(dí dī)的意思:指独自承担责任或遭受困难,无人可依靠。
殿陛(diàn bì)的意思:指皇帝登上宝座,也可用来比喻高官显贵居高临下的态度。
藩羝(fān dī)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举止随意而不受拘束。
敷文(fū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言辞详尽而不失精确。
干羽(gàn yǔ)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批评。
鼓鼙(gǔ pí)的意思:指鼓声和鼓点,形容喧闹热闹的景象。
谷马(gǔ mǎ)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逆境中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
降书(jiàng shū)的意思:指因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而被人敬重、推崇。
金犀(jīn xī)的意思:指珍贵稀罕的东西,也用来形容人才出众、非常珍贵。
款塞(kuǎn sāi)的意思:形容货物堆积如山,无法出售或使用。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塞门(sài mén)的意思:指封闭门户,不让人进入。
声势(shēng shì)的意思:指声音和气势,形容声音大而威猛,气势雄壮。
圣主(shèng zhǔ)的意思:指具有崇高圣洁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文德(wén dé)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五溪(wǔ xī)的意思:指河流分成五个支流,比喻情感、思绪等分散或纷乱。
毡裘(zhān qiú)的意思:毡裘是指粗糙的毡子和毛皮做成的衣物,形容质朴、朴实无华的人或事物。
触藩羝(chù fān dī)的意思:触动到国家的禁令或法度,比喻触犯上级权威或违反规定。
- 翻译
- 从前的夏州守令,来到西部边关迎接。
圣明的君主广施文治教化,下达诏书交给使者狄鞮。
穿着毛皮服装的人仰望日月,脸上割痕佩戴金色犀角装饰。
宫廷内外充满礼仪,战鼓在边亭停止响起。
永远输送粮食和马匹,不做触犯边境的公羊。
我们的力量相互依靠,如今听说已平定五溪之地。
- 注释
- 夏州: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北部。
款塞:亲切接待,安抚边关。
狄鞮:古代官名,负责传达圣旨。
毡裘:毛皮制成的衣服,指北方民族。
剺面:在脸上划出花纹,可能是某种习俗或标记。
干羽:古代用于祭祀或舞蹈的鸟羽,象征和平。
鼓鼙:战鼓,此处指战争。
触藩羝:比喻触犯边境的危险行为。
五溪: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体位置在今湖南、湖北一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前朝夏州守臣前来朝贡,向西部边塞表示敬意的情景。诗中体现了唐朝时期边疆治理者的恭顺和朝廷的仁德教化。"圣主敷文德"表达了对皇帝以文治武功的赞美,"降书付狄鞮"则象征着和平的外交手段。守臣们穿着民族特色服装,如"毡裘瞻日月",脸上还饰有金犀,显示出他们的尊荣与忠诚。
"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描述了边境的安宁景象,战事已息,音乐歌舞在宫殿和边疆亭楼间回荡。"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表达了守臣承诺长期贡献物资,而非挑衅边境,如同不会成为触怒藩篱的公羊。
最后两句"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强调了双方的和睦关系以及守臣此次来访带来的和平稳定,意味着他们共同维护了边疆的安宁,成功平定了五溪地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朝时期边疆治理的和谐与繁荣,以及朝廷的威望和包容。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在此处得到了体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文人墨客的雅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