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徐师利·其一》
《寄徐师利·其一》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要明得丧非干我,须到身心洞彻时。

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随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从兹(cóng zī)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从此以后

得丧(de sàng)的意思:指因得了某种不幸或灾祸而丧失了某种东西或处境变得糟糕。

洞彻(dòng chè)的意思:彻底理解,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或事物。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随宜(suí yí)的意思:根据情况随意决定

缘缘(yuá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禅宗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寄徐师利(其一)》。诗中蕴含了深刻的禅理,表达了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境界的追求。

首句“要明得丧非干我”,意味着明白人生的得与失并不直接关乎自身,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豁达心态。接着,“须到身心洞彻时”则指出,只有当一个人达到了心灵与身体完全通透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这一道理。

“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但随宜”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境界。在彻底领悟之后,一切外在的因缘都会自然消融,不再成为困扰。从此以后,无论是处世还是行事,都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为外界所左右。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中关于空性、无常和顺应自然的核心思想,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变化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被得失所束缚。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呈馆公

磻溪莘野亦初閒,去逐功名遂不还。

岂有太平辞将相,却来高卧对湖山。

冥心真出三千界,注想长虚第一班。

踽踽朱门旧时客,冒寒冲雨到郊关。

(0)

闻砧作

见蚕成茧能几日,缯帛输官千万疋。

丁丁砧杵相和鸣,半夜霜风入秋律。

一年寒事从今始,四序流光如羽疾。

昨朝尚喜迎凉坐,闭户羃窗嫌不密。

人生天地随气转,此身犹复非吾物。

痴儿干世孰自量,欲与造化争飘忽。

功名富贵固有时,进退屈信何可必。

匏羹菽饭幸粗饱,何用操瓢向人乞。

(0)

寄常甫

北风三日雪,南湖一尺冰。

晚云遮望眼,不见玉山城。

(0)

东坡先生挽词·其四

初复中原日,人争拜马蹄。

梅花辞庾岭,甘溜酌曹溪。

梁木倾何速,椿年竟不齐。

灵輀向崧洛,行路亦悽悽。

(0)

寄宗室赵伯言朝请

赵侯天人裔,雅韵能拔俗。

岂意江湖间,解后识眉目。

高谈为余倾,落落如转毂。

端无贵富骄,但有文字欲。

交游多望士,颉颃争驰逐。

艰难风义高,迹与古人续。

铜章领剧邑,宛在江之曲。

鸣弦陶永日,了不事鞭扑。

新诗拟建安,简远词不缛。

锦囊有馀弃,示我仅盈轴。

持还故山栖,把玩时反覆。

美哉韶濩音,锵然落岩谷。

嗟余真浅陋,学海无一掬。

仰君东溟深,短绠不可触。

(0)

送子中待制·其三

平生长乐公,声华越三纪。

文章两京齐,学术游夏比。

螭头足未安,符竹已屡徙。

联翩开幕府,烂熳树桃李。

锋车入帝乡,天马行九轨。

周旋有程度,驽驾安足拟。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