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太平.和辛稼轩韵》
《醉太平.和辛稼轩韵》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醉太平

意凝媚远。醉深酒浅。一栏风弄湿烟软。

落花和袖卷。依依梁燕初啼暖。还黯黯、芜尘满。

落日杨枝娇懒玉笙楼上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黯黯(àn àn)的意思:形容昏暗、阴沉、无光彩。

和袖(hé xiù)的意思:形容人和善、友好,不计较私利。

娇懒(jiāo lǎn)的意思:形容人柔弱娇嫩,懒散不努力。

梁燕(liáng yàn)的意思:比喻人的一举一动或言行举止非常轻盈、灵活。

楼上(lóu shàng)的意思:指的是在地位、权力或智慧上高于某人。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杨枝(yáng zhī)的意思:指春天柳树枝发芽的时候。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玉笙(yù shēng)的意思:比喻音乐声音清脆悦耳。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与情感。开篇“意凝媚远。醉深酒浅。”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微醺的氛围,仿佛词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既凝神于远方的美景,又沉浸于醇酒带来的微醺感中。

“一栏风弄湿烟软。”一句,通过“风”、“烟”二字,将视觉与触觉巧妙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春风轻拂、烟雾缭绕的柔和景象,给人以温润如丝的触感。接着,“落花和袖卷。”则将画面转向了花落的瞬间,花瓣随风飘散,与衣袖轻轻相触,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依依梁燕初啼暖。”一句,通过“梁燕”(即屋檐下的燕子)的啼鸣,传递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燕子的“依依”之态,更添了几分温馨与亲切。而“还黯黯、芜尘满。”则在对比中突出了春日的生机与繁华背后的一丝寂寥与沧桑,暗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落日杨枝总娇懒。”将视角拉回至傍晚时分,夕阳下的杨树枝条显得慵懒无力,似乎也在诉说着一天的疲惫与结束。而“玉笙楼上晚。”则以“玉笙楼”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词人的所在之处,以及他在这美好而又稍显寂寥的春日傍晚所感受到的情感与思绪。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流转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秦淮杂诗·其三

秦淮箫管遏行云,一盏华镫照夜分。

残局东林还未了,秀才复社又论文。

(0)

秋夜同润堂知白露坐平台有怀筠塘先生邵陵

平台高敞压回流,蕲簟胡床坐上头。

凉笛一声天在水,飞鸦数点月横秋。

莫辞玉斝倾三雅,更对金波咏《四愁》。

无那闪湘浦隔,茱萸江路渺夷犹。

(0)

咏古·其一

银汉来天上,黄河落地中。

两间无阻隔,一气走鸿濛。

大树能兴汉,长城不限戎。

若持同体义,朝野秦肤功。

(0)

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其三

平明登绝顶,身与众真匹。

天风卷颓云,诸山了可悉。

瓦屋峙其前,雪山从后出。

老佛双瞳方,授我清净术。

是时山寂然,泠泠泛瑶瑟。

琴声亦既歇,佛言犹未毕。

山中无是非,世间有得失。

我亲闻此言,皎如见天日。

(0)

感旧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

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

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

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

汉室之兴衰,班史之规模。

读之能识此,乃为握其枢。

廿年记师说,书以置座隅。

(0)

忆西山

西山如故人,一别逾廿载。

昔年同对西山人,祗今寥寥几人在,惟有西山青不改。

金台小住曾几何,畅饮未尽金叵罗。

征尘又碾轮头铁,西山游屐空蹉跎。

别来回忆西山面,浓苍数点盘烟螺。

何日青鞋与布袜,重约胜侣攀藤萝。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