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探讨了“道”的普遍性与永恒性,以及“心”的本质不受年龄限制的主题。诗中以“秋霄清梦”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深邃的氛围,引出与“先生”的对话。这里的“先生”可能象征着智慧、真理或某种超越世俗的存在。
“有道心皆老少然”,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普遍性,认为无论年龄大小,内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都是平等的。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即不论年龄,每个人都应致力于自我修养和道德完善。
“秋霄清梦见先生”,在清冷的秋夜梦境中遇见了这位智慧的先生,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直接接触到的真理和智慧,在梦境中得以显现。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真理的渴望和对超越日常生活的追求。
“画前本有无言易”,这句话可能是在比喻,通过一幅画(或某种象征物)来表达深奥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往往需要通过直观感受而非言语来领悟。这反映了中国哲学中“言不尽意”、“象外之象”的思想,即某些真理和智慧超越了语言的界限,只能通过体验和直觉来理解。
“不向梅花讲后天”,这里可能是在强调,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教义或传统,而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梅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教义或传统,而“后天”则可能指代这些教义或传统的局限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的开放性和普遍性的追求,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受限于任何特定的教义或传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道”的普遍性、个人内心的平等性以及真理的超越性,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真理和智慧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齐天乐.画竹帐额
横窗绿雾凉波起,西风雁啼清沼。
堕粉侵床,疏阴卧酒,冉冉银蟾低照。空江易老。
认浅刻题名,自非年少。
尚作龙吟,露寒深夜共悲啸。
萧条休话旧雨,废菭三径冷,春去谁到。
笛怨枯椽,书残蠹简,过眼云烟一笑。霜清睡早。
但许听秋声,醉醒都好。水叶风枝,画禅参未了。
台城路.题何青耜先生白门归棹图
三山二水浑萧瑟,秋随断鸿来去。
玉佩前尘,觚棱昨梦,吹堕苍烟凄楚。花开背橹。
指白下门前,夕阳多处。
叶叶轻帆,客心摇曳遽如许。沉吟今雨旧雨。
记淮流月映,歌罢金缕。
故国周遭,空城寂寞,眼底沧桑重数。西风问渡。
恁老倦津梁,柳枝非故。词笔依然,写愁无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