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次上京杂咏韵十首·其四》
《再次上京杂咏韵十首·其四》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晨起仪台立,烟青望眼迷。

草低鹰侧目,车逼马回蹄。

风劲弓弦直,泥融柱础低。

蚊蝇敛迹麈尾不须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侧目(cè mù)的意思:侧目是指斜着眼睛看,表示怀疑、不满或嫉妒的目光。

弓弦(gōng xiá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力量、张力或紧张状态。

敛迹(liǎn jì)的意思:指隐藏行踪,不敢显露。

望眼(wàng yǎn)的意思:盼望、期待

蚊蝇(wén yíng)的意思:指微不足道的小事或琐碎的事物。

弦直(xián zhí)的意思:形容言行正直,毫不偏差。

仪台(yí tái)的意思:仪态庄重,举止端正。

麈尾(zhǔ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点。

柱础(zhù chǔ)的意思:柱础是指支持建筑物的基石,比喻事物的基础或根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晨起时分,诗人站在仪台上所见的景象。首句“晨起仪台立”,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于清晨站立在高台之上,准备观察四周的景物。接着,“烟青望眼迷”一句,通过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草低鹰侧目,车逼马回蹄”,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鹰在低垂的草丛中寻找猎物,目光敏锐;车辆的通行迫使马匹不得不改变步伐,形象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隐含了社会生活的繁忙与秩序。

“风劲弓弦直,泥融柱础低”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另一面——力量与柔韧并存。强劲的风使得弓弦绷紧,显示出自然界的威力;而融化的泥土使得柱础下沉,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的影响。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最后,“蚊蝇深敛迹,麈尾不须携”两句,以蚊蝇的消失和麈尾(古代的一种扇子)的无用为喻,暗示了某种情境或状态的改变。蚊蝇的消失可能象征着环境的净化或变化,而麈尾的无用则可能寓意着某种传统或习惯的废弃。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于生活变化的敏感洞察和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

道林岳麓仲与昆,卓荦请从先后论。
松根踏云二千步,始见大屋开三门。
泉清或戏蛟龙窟,殿豁数尽高帆掀。
即今异鸟声不断,闻道看花春更繁。
从容一衲分若有,萧瑟两鬓吾能髡。
逢迎侯伯转觉贵,膜拜佛像心加尊。
稍揖皇英颒浓泪,试与屈贾招清魂。
荒唐大树悉楠桂,细碎枯草多兰荪,沙弥去学五印字,静女来悬千尺幡。
主人念我尘眼昏,半夜号令期至暾。
迟回虽得上白舫,羁泄不敢言绿尊。
两祠物色采拾尽,壁间杜甫真少恩。
晚来光彩更腾射,笔锋正健如可吞。

(0)

赋得花藤药合寄颍阴故人

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
剪削为花枝,何人无文章。
非才亦有心,割骨闻馀芳。
繁叶落何处,孤贞在中央。
愿盛黄金膏,寄与青眼郎。
路远莫知意,水深天苍苍。

(0)

梦别秦穆公

击髆舞,恨满烟光无处所。
泪如雨,欲拟著辞不成语。
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
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东风何处去。

(0)

曲江亭望慈恩杏花发

曲台晴好望,近接梵王家。
十亩开金地,千株发杏花。
带云犹误雪,映日欲欺霞。
紫陌传香远,红泉落影斜。
园中春尚早,亭上路非赊。
芳景偏堪赏,其如积岁华。

(0)

梦游秦宫

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
春景似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胭脂。

(0)

代书问费征君九华亭

见说九华峰上寺,日宫犹在下方开。
其中幽境客难到,请为诗中图画来。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