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鸣禽(míng qín)的意思:指鸟类在清晨或黄昏时发出的鸣叫声。
年几(nián jǐ)的意思:指年纪不大或不到成年的年轻人。
凄风(qī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哀怨。
强半(qiáng bàn)的意思:指在一对相似的人或事物中,一个更强、更好的一方。
人主(rén zhǔ)的意思:指人为主宰、掌握权力的地位。
四面(sì miàn)的意思:指四个方向,表示周围无处可逃或四面受敌的困境。
吴人(wú rén)的意思:指江苏地区的人。也用来形容江苏人的品质和特点。
吴歌(wú gē)的意思:吴歌是指吴地的歌曲,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歌声或歌曲。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一段(yī duàn)的意思:指一段时间、一段经历或一段故事。
粤语(yuè yǔ)的意思:粤语是中国广东省及港澳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也是中国十大主要方言之一。
粤江(yuè jiāng)的意思:指广东省境内的珠江,也可用来比喻广东的繁荣和富饶。
梅花弄(méi huā nòng)的意思:形容人的技艺高超,能够轻松处理复杂的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半塘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理特征,通过对比粤语与吴语,展现了两地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诗中“半塘强半为粤语”一句,巧妙地将半塘这一地域特色融入诗句之中,暗示了这里既是粤语的主场,也融合了其他方言的影响。
“一年几度粤人主”则反映了粤语在不同时间、场合下的主导地位,可能是指特定节日或活动时粤语文化的展现。接下来,“夜半四面吴歌生”描绘了一幅夜晚时分,四周响起吴语歌曲的画面,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与共存。
“一段凄风破窗炬”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凄凉的风比作破窗的火焰,营造出一种既悲凉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描绘。
后半部分“君不闻吴人寸舌翻两音,弹铗归乎粤江深”表达了对吴语使用者的描述,他们能灵活运用两种语言,暗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交流的复杂性。这里的“弹铗归乎粤江深”可能暗含着对回归粤语文化的思考,或是对文化身份的探索。
最后,“千树梅花弄鸣禽”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将诗意引向宁静和谐的境界,梅花与鸣禽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画面,象征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和谐相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半塘地区多元文化共存的景象,以及对地方特色和文化身份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寄蘅圃兼怀耕客
藕丝风,吹渐老,芸筑枕晴沼。
髣髴帘衣,凉压半蟾小。
添他井石玲珑,红泥亭外,飐一镜、晚秋疏蓼。
雨花扫。夜分吟榻移灯,频催耒边调。
不似天涯,黑蝶赋情少。
待寻桃叶春帆,听歌曲子,对孙楚、酒楼斜照。
月下笛.分虎客秣陵,龚蘅圃属以书来索予倚声,即用蘅圃寄融谷调奉简
白下迢迢,金荃胜侣,停杯念远。
相携处、更有吾家未归雁。
浮名自笑轻于絮,傍酒社、词场总倦。
讶题残红藕,书来犹问,向时吟卷。望断。江南岸。
梦桃叶莺捎,柳丝鸦散。昔游系缆,潮痕云影频换。
镵诗忆扫僧墙粉,了翠壑、前盟未晚。
便结个、小茅斋,斗尔一双斑管。
祝英台近·其二寄谢青、雪砰
一帘花,三尺枕。春梦几曾醒。
轻逐柔绡,髣髴转蓬径。
去寻水蝶岩蜂,重逢俊侣,正好约、园林烧笋。
小槐顶。添声遮了新蝉,催回载诗艇。
红镜穿纱,移遇半床影。
柳蛮唤噙瓯香,金眉教洗,写不断、相思归兴。
齐天乐.蝉
薰风池馆啼鹃歇,绿窗梦惊嘶早。
饮露高怀,迎秋断响,相和中郎凄调。银床径悄。
渐飞过桐阴,又呜残照。
听一声声,齐宫旧恨几时了。
剪开缅虫翠羽,向美人雾鬓,持比差小。
纤翅无多,哀音最苦,消得几回昏晓。酸风乍到。
卷万片霜红。蜕痕俱扫。留画妆楼,雀边看去好。
祝英台近·其七烧香词
蕙香帏,芝草洞。佛席拗花供。
袖捲红绡,双约腕阑重。
可人一剪轻风,春寒料峭,添半臂、满身飞凤。
色殊众。假若携住秦台,定爱玉箫弄。
墨画留仙,微带袜尘动。
见时双笑含情,何年相识,是秣马、芝田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