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就(bù jiù)的意思:表示不屈服、不妥协,坚持自己的立场或主张。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出关(chū guān)的意思:离开关卡,出境或出城。
东藩(dōng fān)的意思:指边远地区或小国家。
二诺(èr nuò)的意思:指一个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经常食言而肥,缺乏诚信的品质。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关门(guān mén)的意思:指关闭门户,拒绝外人进入。
国士(guó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人
寒鸟(hán niǎo)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的人或物。
艰险(jiān xiǎn)的意思:形容情况或事物困难、危险。
九逝(jiǔ shì)的意思:九次离去,表示多次离开或告别。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南越(nán yuè)的意思:指越南地区或越南人民。
凭轼(píng shì)的意思:凭借着车轮的支撑,倚靠在车辕上。比喻依靠或倚赖某种条件或便利。
平原(píng yuán)的意思:指平坦的土地,也用来比喻没有阻碍和困难的环境或状态。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请缨(qǐng yīng)的意思:主动请求承担任务或责任。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戎轩(róng xuān)的意思:指战车上的驾驭者,比喻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事戎(shì róng)的意思:指参与战争、军事行动。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投笔(tóu bǐ)的意思:放弃写作或从政的意愿,指辞去官职或停止写作。
无二(wú èr)的意思: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意气(yì qì)的意思:形容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自信和活力。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郁纡(yù yū)的意思:形容气氛或心情沉闷、压抑。
原初(yuán chū)的意思:指最初的状态或最初的时期。
杖策(zhàng cè)的意思:指用手杖敲打马儿,以激励其快速前进。比喻用各种手段鼓励、督促他人努力进取。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逐鹿(zhú lù)的意思:指追逐、竞争,争夺权力或地位。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千里目(qiān lǐ mù)的意思:形容人的眼光高远,能够看得远,洞察事物的本质。
无二诺(wú èr nuò)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言出必行,言而有信,不会食言或违背诺言。
- 翻译
- 如今是一个群豪并起争夺天下的时代,男儿当弃文从武成就一番事业。
我曾经向李密献计但不被他采纳,但我心中的壮志并没因此丧失。
我拿着自己的计谋献给天子,领命纵马西出潼关。
终军当年请缨缚南越王,我乘车东去招降李密旧部和各路豪强。
盘旋在崎岖的山路间,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时隐时现。
山林间寒鸟悲鸣,深山中不时传来猿啼。
远望去一片荒凉,不知前途几何,凶吉难卜。
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不担心个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不敢不尽心以报其知遇之恩。
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
人活在世上意气当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
- 注释
- 述怀:陈述自己的怀抱、志向。
中原:原指黄河南北一带,这里代指中国。
逐鹿:比喻争夺政权。
事戎轩:即从军,戎轩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纵横计:进献谋取天下的谋略。
不就:不被采纳。
慷慨志: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杖:拿。
策:谋略。
谒:面见。
关:潼关。
凭轼:乘车。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下:是敌人降服。
东藩:东边的属国。
郁纡:山路盘曲迂回,崎岖难行。
陟:登。
岫:山。
出没:时隐时现。
古木:老树。
千里目:荒凉冷落,令人凄伤的景象。
九逝魂:旅途遥远而艰险。
九:表示多次。
惮:畏惧、害怕。
怀:感。
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
恩:待遇。
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诺:答应,诺言。
侯嬴:年老时始为大梁监门小吏。
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
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
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
感:念。
意气:指志趣投合,君臣际遇,必须实践诺言,感恩图报谁复论:谁还能去计较。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动荡的时世背景下,抛弃笔墨而投身于军旅生涯的情景。开篇“中原初逐鹿”即点出了动乱之际,英雄辈出争霸业的历史画面。“投笔事戎轩”则显示诗人本身也放下文人应有的书卷,而是选择了马上挥戟的军旅生涯。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表明尽管世事难以预料,但内心的坚定信念依旧如故。诗人在这动乱之际,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初衷和理想。这份坚持与执著,是诗中最为可贵的情操。
“杖策谒天子”则是说到诗人直接面对帝王,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愿望。接着的“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描绘的是诗人奔波于战场之上,用生命去捍卫国家的疆域。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对山川的描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紧接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则给人以一种萧瑟、凄清之感,这些都是对战争中孤独与寂寞心理状态的描绘。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战乱所带来的心灵创伤深有感触。这份创伤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深处无法愈合的痛楚。
最后,“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紧接着的“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则是用历史上忠诚守信的典故来强调诗人自己的誓言和承诺。
全诗结尾处,“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则是一种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诗人在经历了无数艰险之后,对于个人所追求的“意气”与“功名”有了一番深刻的省思,似乎已经看破红尘,达到了另一层次的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一篇集情感、理想与现实于一身的力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六么令·日高春睡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
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
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
黛蛾低绿。
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
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
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
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
此欢难续。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愁倚阑令·花阴月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