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书事诗·其三》全文
- 注释
- 真觉:深深的感受或领悟。
止:仅,只。
能:能够。
留:停留。
一宿:一夜。
桐乡:地名,位于中国浙江省。
今已:现在已经。
住连宵:连续住宿多夜。
却:转折,但是。
将:拿,携带。
膏雨:比喻充足的雨水。
下山去:向下坡或山下流去。
聊助:姑且帮助。
南溟:古代对南海的称呼。
早晚潮:早晚的潮汐。
- 翻译
- 真正的感觉只能停留一晚,我现在已经在桐乡连续住宿多日。
我却要将这充沛的雨水带下山去,希望能稍微帮助南方的海域涨潮。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开篇“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两句,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因天气原因被迫停留,对于身处之地——桐乡,有了一夜甚至更多时间的驻足体验。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投入。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停留后,对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这里的“膏雨”指的是厚重如膏药般的细雨,这种雨水最终汇聚成流,顺着山势而下,参与到了南溟(可能是南海或南方某一特定地区)的潮汐之中。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传达了一种微不足道却又自有其角色的生动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天气变化和个人停留体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以及在这种观察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乡守朱监丞劝驾一首
龚陈盛事记当年,重见奎星聚旧躔。
瑞日赋工岂迷色,庆云诗妙似非烟。
驰千里足相期远,占百花头孰敢先。
老子扶衰看昼锦,琼林春好莫留连。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有不出院僧余与季蕃欣然访之语未终而觉将晓矣窗外檐溜淋浪纪以二诗·其二
泉声㶁㶁树苍苍,云有高僧占一房。
粮绝罕曾起烟火,佛来不肯下禅床。
缁流谁可传宗旨,黄敕难招坐道场。
何必真分一间住,偶为但过亦清凉。